石胆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699页(1428字)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
异名 生扯拢、岩指甲、镇心草(《云南中草药》),石荷叶、石蝴蝶(《云南中草药选)),石莲花(《云南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苦苣苔科珊瑚苣苔属植物石花的全草。珊瑚苣苔属全世界约11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 石花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Franch.)B.L.Burtt
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全部基生呈莲座状,外层叶具长柄,叶柄扁平,长1~2cm,上面被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绵毛,内层叶无柄;叶片革质,宽卵形、扇形,稀近卵形,长1~2.5cm,宽1~2cm,顶端圆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圆齿,上面密被白色稀淡褐色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绵毛,侧脉3~4对。
聚伞花序2~3分枝,2~5条,每花序具5~12花i花序梗长8~17cm,苞片不存在;花梗长5~10mm,被淡褐色长柔毛至近无毛;花萼钟状,5裂至近基部,裂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顶端钝,外面被淡褐色长柔毛,具3~4脉;花冠筒状,蓝色或紫蓝色,长6.5~11mm,内面下唇一侧具髯毛和斑纹;筒部长5.5~8mm,直径3.2~5mm;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圆状倒卵形;雄蕊4,上雄蕊长2~3.5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5~2.5mm处,下雄蕊长2~5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2.5mm处,花药长圆形,长约0.7mm,药室汇合,基部极叉开;退化雄蕊长约0.7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0.4mm处;花盘高约0.4mm;子房长圆形,长2.3mm,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稍长于子房。蒴果长圆形,长1~2cm,直径2~4mm。
花期6~7月,果期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9卷.图版60: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400~3600m的山坡林缘岩石上及石缝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东南部。。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祛湿止血。
主治 跌打损伤,疮痈疖癣,湿热痹症,月经不调,刀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心悸,跌打损伤,刀伤,疮痈,顽癣。”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治湿热痹症,腮腺炎,咽喉肿痛。
”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心悸,心口痛,湿热痹症,小儿疳积。外用治外伤出血,疖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捣敷,研末撒或吹喉。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咽喉肿痛:石胆草研末吹喉,每次0.3g,或加冬青叶外敷。”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疳积:石胆草3g,鸡屎藤9g。研末蒸鸡黄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