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树根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上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196页(953字)
【名称出处】:《广西中药志》
【概况】:
基源 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鸡骨常山的根。
原植物 鸡骨常山Alstonia yunnanensis Diels。
余项参见“滇鸡骨常山”条。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除去根须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鉴别 根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25cm,直径1.5~3cm;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皮部薄,常脱落,木部白色。质坚硬,难折断,折断面裂片状,类白色。
贮藏 晒干用者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多种吲哚类生物碱,有四氢鸡骨常山碱(Tetrahydroatstonine)、文洛啉碱(Vinorine)、霹雳萝芙木碱(Perakine)、维洛斯明碱(Vellosimine)、去甲马可新碱-B(Normacusine-B)和沙巴嗪(Sarpagine)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08
【药性】:
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有小毒。”
功效 ①《广西中药志》:“外用消肿。” ②《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截疟,消肿止痛。”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解热截疟,止血,止痛。”
主治 ①《广西中药志》:“外用消肿,治局部红肿,又降血压。” ②《广西本草选编》:“治疟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腔炎。”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疟疾,口腔炎,内服兼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泡酒,9~15g。
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忌酸,冷,孕妇忌服。
上一篇:红管药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