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250页(1743字)

【名称出处】:《千金·食治》

【概况】:

基源 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芥菜的嫩茎叶。

原植物 芥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Sinapis juncea L.;B.juncea Coss.),又名霜不老(福建),冲菜(湖南、福建)。

余项参见“芥子”条。。

【化学】:

根、茎含多种具有挥发性的异硫氰酸酯,即甲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4-戊烯基、苯基、3-甲基-硫代丙基、苄基及β-苄基的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1]

叶中含植物抗菌素Brassilexin[2]。此外芥菜还含有芥子甙类化合物Sinigrin[2]和gluconapin[3]以及丙-2-烯基-芥子甙(Prop-2-enylglucosinolate)、2-羟基丁-3-烯基芥子甙、2-苯基乙基芥子甙和2-羟基戊-4-烯基芥子甙(2-Hydroxybut-3-enyl-2-phenylethyl,and2-Hydroxypent-4-enylglucosinolate)等[4]。芥菜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谷酰胺(Glutamine)和丙氨酸(Alanine),主要的游离糖为葡萄糖[5]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73;93:453 [2] Tetrahedron Lett 1988;29(49):6447 [3] CA 1988;108:130134f [4] Phytochemistry 1988;27(3):815 [5] CA 1988;109:72292P。

【药性】:

性味 辛,温。

①《别录》:“辛,温。” ②《纲目》:“辛,热。” ③《随息居饮食谱》:“辛、甘而温。”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兼入肾。”

功效 宣肺豁痰,温中利气。

主治 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②《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 ③《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①《本草衍义》:“多食动风。” ②《纲目》:“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痔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纲目》:“治牙龈肿烂,出臭水:芥菜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 ②《千金方》:“治漆疮瘙痒:芥菜煎汤,洗之。” ③《谈野翁试验方》:“治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大盛,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疮痔。而《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则肉胝而唇揭,此类是矣。陆佃云,望梅生津,食芥堕泪,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涎垂,媿而汗出,五液之自内生也。”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芥,所禀与白芥同。辛温能利气消痰,开胃辟寒,故主安中及久食温中也。其主除肾邪气者,辛能润肾,温能暖水脏故也。

”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芥性辛热,凡因阴湿内壅而见痰气闭塞者,服此痰无不除,气无不通,故能使耳益聪而目益明也。若使脏素不寒,止因一时偶受寒湿,而气不得宣通,初服得此稍快,久则积温成热,其目愈觉不明,而诸痔疮疡,靡不因是而至矣。”

上一篇:芥子 下一篇:芥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