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276页(1876字)
【名称出处】:《国药的药理学》
【概况】:
异名 杜松子(《宁夏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柏科刺柏属植物杜松的球果。刺柏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产3种。
原植物 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又名刚桧(《北研丛刊》),崩松(东北),棒儿松(河北)。
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枝皮褐灰色,纵裂。小枝下垂,幼枝常呈三棱形,无毛。叶条状刺形,3叶轮生,质厚,坚硬,基部不下延,有关节,先端锐尖,长12~17mm,宽约1mm,上面凹下成深槽,沿槽有1条窄白粉带,下面有明显的纵脊。雌雄同株或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椭圆状或近球状,长2~3mm。
球果圆球形,直径6~8mm,二年或三年成熟,熟时淡褐黑色或蓝黑色,有白粉。种子近卵形,顶端尖,有4条不明显的棱脊。(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26页.图651)
生境与分布 在中国东北常生长在海拔500m以下,在华北、西北地区则生长于海拔1400~2200m地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生药】:
采集 10月果实成熟时打下,阴干。
鉴别
性状 果实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7~8mm,紫褐色,有光泽;表面微有白粉,内有种子2~3粒,也有1或4粒,种子褐色,卵圆形。气特殊,味甘。
理化 取样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浸渍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距16cm,置可见光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第273页.图186)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球果的挥发油中含α-蒎烯(α-Pinene)、月桂烯(Myrcene)、蒈烯-3(△3-Carene)、柠檬烯(Limo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榄香烯(β-Ele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葎草烯(Humulene)、γ-杜松烯(γ-Cadinene)、松油醇-4(Terpien-4-ol)、龙脑、香茅醇(Citronellol)、茴香脑等。
附 叶含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土杉双黄酮A(Podocarpusflavone A)、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等。枝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与果实挥发油相似。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35。【药理】:
附 杜松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稀释至11600仍能制止细菌发育。
将石油醚浸膏顺次用3%碳酸氢钠、3%碳酸钠、3%氢氧化钾处理,发现由氢氧化钾液所得到的部分有抗菌作用,稀释至1∶12800亦有作用,但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志贺氏痢疾杆菌则无作用。将此物减压蒸馏所得之蒸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稀释至1∶12800时亦有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药学通报 1953:7(7):288
。【药性】:功效 发汗,利湿,镇痛,祛风。
主治 风湿关节痛,水肿,尿道生殖器疾患,痛风。 ①《国药的药理学》:“利尿发汗。用于水肿、尿道生殖器疾患、痛风等。
” ②王殿翔《生药学》:“有健胃及兴奋作用。用于心脏病或肝脏疾患所致的水肿。” ③《宁夏中草药手册》:“发汗,利湿,镇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宁夏中草药手册》:“治风湿关节痛:杜松实适量,捣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