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430页(2163字)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 蛋黄花、擂捶花(《广东中药》),大季花(《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夹竹桃科蛋花属植物鸡蛋花的花朵。鸡蛋花属全世界约7种;中国栽培1种及1栽培变种,药用。

原植物 鸡蛋花Plumeriarubra L.cv.acutifolia[P.acutifolia Poir.;Plumeria rubra L.var.acutifolia(Poir.)Bailey],又名缅栀子(《植物名实图考》),鸭脚木(广西)。

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约5m,最高可达8m,胸径15~20cm;枝条粗壮,带肉质,具丰富乳汁,无毛。

叶厚纸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0~40cm,宽7~11cm,顶端短渐尖,基部狭楔形,叶两面无毛;叶柄长4~7.5cm,上面基部具腺体,无毛。聚伞花序顶生,长16~25cm,宽约15cm,无毛;总花梗3歧,长11~18cm,肉质,绿色;花梗长2~2.7cm,淡红色;花萼裂片小,卵圆形,顶端圆,长和宽约1.5mm;花冠外面白色,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边路带淡红色斑纹,花冠内面黄色,直径4~5cm,花冠筒长1~1.2c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内面密被柔毛,喉部无鳞片;花冠裂片阔倒卵形,顶端圆,基部向左覆盖,长3~4cm,宽2~2.5cm;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3mm;心皮2,离生,无毛,花柱短,柱头长圆形,中间缢缩,顶端2裂;每心皮有胚珠多颗。

蓇葖双生,广歧,圆筒形,向顶部渐尖,长约11cm,直径约1.5cm,绿色,无毛;种子斜长圆形,扁平,长约2cm,宽1cm,顶端具膜质翅,翅长约2cm。花期5~10月,果期7~1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29页.图4811)

生境与分布 常见栽培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栽培 宜温暖向阳的环境,不耐寒,能耐荫。

适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用扦插繁殖。广东地区在1~2月,北方6~8月。

截取枝条,剪成长30cm的小段,斜埋于土中1/3。

插后保持土壤湿润,生根成活后定植。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与雨季排水。

采集 夏、秋季采摘盛开的花朵,晒干。

鉴别 花黄褐色或棕褐色,皱缩。

花瓣倒卵形,长约3cm,宽约1.5cm,下部合生成管状,长约1.5cm,雄蕊5枚,花丝极短,有时可见小的子房。

气芳香,味微苦。以干燥、色黄褐、气芳香者为佳。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附 树皮含α-香树脂醇、黄鸡蛋花素(Fulvoplumierin)、鸡蛋花甙(Plumieride)[1]

白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var.alba)根中含环萜烯醚萜类,主要为鸡蛋花素(Plumericin)、异鸡蛋花素(Isoplumericin)、β-二氢鸡蛋花素(β-Dihydroplumericin)、β-二氢鸡蛋花酸(β-Dihydroplumericinic acid)、黄鸡蛋花素、鸡蛋花甙。树皮中含α-,β-香树脂醇、谷甾醇、鸡蛋花甙、东莨菪素(Scopoletin)[2]

参考文献 [1] Helv Chem Acta 1958;41(4):1109 [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18

【药理】:

本品所含的黄鸡蛋花素在1.5μg/ml浓度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参考文献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71

【药性】: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效 清热解暑,利湿,止咳。

主治 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

①《岭南采药录》:“治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又能润肺解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止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12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细菌性痢疾:鸡蛋花、木棉花、金银花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夏季腹泻:鸡蛋花干品10~25g,水煎服。” ②《西双版纳傣药志》:“治急性乳腺炎:鸡蛋花鲜品适量,捣烂调匀,或加少许酒调敷患处。”

上一篇:鸡麻 下一篇:鸡蛋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