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娘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452页(1481字)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芫青(《别录》),青娘虫、相思虫(《苏州本产药材》),青虫(《中药志》)。

基源 为芫青科绿芫青属昆虫绿芫青的干燥成虫。本属约5种。

原动物 绿芫青Lytta caraganae Pallas

形态 体绿色或蓝绿色,有光泽。体长12~20mm。

头略呈三角形,头顶中央有一条纵沟纹,额与头顶间的中央有一红斑。复眼肾形,触角念珠状,末节末端尖锐。

前胸背板光滑,两侧前后角隆起,鞘翅柔软,表面密布横皱纹,隐约可见3条平行纵脊纹,爪裂为2片。(图见《中国动物药》.148页.图159)

生境与分布 成虫常成群食害野生豆科植物。

有假死性。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生药】:

采集 夏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或置容器中蒸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产江苏、安徽等地。

鉴别 干燥虫体长圆形,长1~2cm,宽0.4~0.5cm。头略呈三角形,蓝紫色,有光泽;眼小,微突。

鞘翅全部呈亮绿色、蓝紫色或红紫色而具美丽的光泽;膜翅淡棕色,有4条较明显的脉纹。

胸部突起,腹部具5体节。足3对多已脱落。

以干燥、完整、色青绿鲜艳有光泽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去头、足、翅及杂质,和米同炒至米呈焦黄色,青娘子微呈火色时,取出,筛去米。(每青娘子5kg用米1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斑蝥素(Cantharidin)及脂肪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40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别录》:“辛,微温。有毒。”

功效 攻毒,逐瘀。

主治 瘰疬,狂犬咬伤。 ①《别录》:“堕胎。” ②《纲目》:“主疝气,利小水,消瘰疬,下痰结。治耳聋,目翳,猘犬伤毒。余功同斑蝥。” ③陶弘景:“疗瘘。”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后煎汤,1~2枚;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刘涓子鬼遗方》:“治瘘肿病.斑蝥40枚(去头、足、翅,熬),桂心1,2g,芫青10枚(去足、翅,熬),葛上亭长30枚(熬)。上4味捣下筛,酒服1g,日一。忌生葱。” ②《谈野翁试验方》:“活疯咬伤:青娘子3个(去翅、足,40岁加1个,50~60岁加2个),红娘子2个,斑蝥5个(并去翅、足,若40岁各加1个,50岁各加2个),海半个,续随子0.3g,乳香、沉香、桔梗各0.15g,酥油少许。为末,10岁者作4服,15岁作3服,20岁作2服,30岁作1服。” ③《摄生众妙方》:“治偏坠小肠气:青娘、红娘虫各10粒,白面拌炒黄色,去二项虫,以白滚汤调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