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壶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490页(2707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苦瓠(《本经》),苦瓠(《唐本草》),长柄茶壶卢(《濒湖集简方》),药壶卢(《纲目》),细颈葫芦(《本经逢原》)。

基源 为葫芦科葫芦属植物苦葫芦的果实。

原植物 苦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gourda(Ser.)Hara,又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

历史 苦葫芦原名苦瓠,始载于《本经》,曰:“苦瓠味苦寒。”陶弘景谓:“今瓠忽有苦者,如胆不可食,非别生一种也。又有瓠,亦是瓠类。”苏恭则谓:“本经所论,都是苦瓠尔。

陶谓瓠中苦者,大误矣。瓠中时有苦者,不入药用。瓠与瓠,原种各别,非甘者变为苦也。”李时珍亦谓:“云:匏有苦叶。国语云: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己。皆指苦壶而言,即苦瓠也。

”所述苦瓠、苦瓠、苦匏皆为现今的苦葫芦。

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具沟纹,幼时有长柔毛。叶柄纤细,被毛;叶片卵状心形,长、宽均10~40cm,2~4浅裂,顶端短尖,边缘有不规则波状细齿,基部心形,两面均有柔毛。卷须纤细,2歧。花雌雄同株,单生;雄花有长柄,萼筒漏斗状,裂片5,狭三角形,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广卵形,雄蕊3,花药结合,1个1室,2个2室;雌花柄较短,子房中间缢缩,变细,密生柔毛。

果实葫芦状,味苦,熟时白色或带黄,果皮木质,光滑。种子白色、倒卵形,扁平。

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96页.2653条图)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栽培。

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也广泛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毒。” ③《日用本草》:“甘、微苦。”

功效 利水,消肿。

主治 水肿,黄疸,消渴,癃闭,痈肿,恶疮,疥癣。 ①《本经》:“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 ②《药性论》:“治水浮肿,面目肢节肿胀。下大水气疾。

” ③《唐本草》:“主水肿,石淋,吐呼嗽(‘呼嗽’一作‘呀嗽’),囊结淡饮。又煮以汁,渍阴,疗小便不通。” ④孟诜:“主消渴、恶疮。” ⑤《本草拾遗》:“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寒鼻塞,黄疸。又煮令热.解开,熨小儿闪癖。” ⑥《日华子本草》:“除烦止渴,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吐蛔虫。” ⑦《纲目》:“治痈疽恶疮,疥癣.龋齿有虫者。” ⑧《植物名实图考》:“能吐入,凡瘴毒多以吐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煮汁涂或滴鼻。

使用注意 虚寒体弱者忌服。

孟诜:“患脚气及虚胀冷气人不可食,(食)之尤甚。”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葶苈子,治周身浮肿。

②配冬瓜皮、西瓜皮,治腹胀肿黄。 ③配苦荬菜,治痔疮肿痛。 ④配杏仁,治石水、四肢瘦,腹肿。

方选和验方 ①《千金方》:“治水通身肿:苦瓠膜0.6g,葶苈子1.5g。上二味合捣为丸,服如小豆大5丸,日3次;或者大枣肉7枚,苦瓠膜如枣核大。1服3丸,如行15里,2服3丸,水出更服1丸。” ②杏仁丸(《圣济总录》)治石水,四肢瘦,腹肿:杏仁(汤浸,去皮尖,炒)、苦瓠(取膜微炒)各30g。上2味,捣罗为末,煮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10丸,米饮下,日3服,水出为度。 ③《摘元方》:“治痔疮肿痛:苦壶芦、苦荬菜。煎汤,先熏后洗,乃贴胆、密陀僧、胆矾、片脑末。” ④《食物中药与便方》:“治腹胀黄肿(包括肝脏病、黄疸腹水,肾炎或心脏病水气浮肿,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等):葫芦壳30~60g,冬瓜皮、西瓜皮各30g,水煎服。此方利尿作用显着,多服久服无副作用。” ⑤《食物中药与便方》:“治阑尾炎:葫芦种子30g,大血藤30g,繁缕30g。水煎后分2次服。

” ⑥黄疸散(《范汪方》)治黄疸:瓠子白瓤及子熬令黄,捣为末。

服1g,日1服,10日。

单方应用 ①《简便单方》:“治腹胀黄肿:亚腰葫芦连子烧存性,每服1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 ②《本草拾遗》:“治伤寒鼻塞黄疸:苦瓠煎取汁滴鼻中,出黄水。” ③《太平圣惠方》:“治头风:苦瓠搅碎取汁,苇管之属搐鼻。其药上冲脑门,须臾恶涎流下,稠浓,勿以昏晕为疑。” ④《肘后方》:“治恶疮癣癞:苦瓠1枚。煮汁搽之,日3度。” ⑤《濒湖集简方》:“治腋下瘿瘤:长柄茶壶卢(烧存性),研末搽之,以消为度。” ⑥《保寿堂经验方》:“治胬肉血翳:秋间取小柄壶卢,或小药壶卢,阴干,于紧小处锯断,内挖1小孔如眼孔大。遇有此病,将眼皮上下用手挣开,将壶卢孔合定。

初虽甚痛苦,然瘀肉血翳皆渐下,不伤睛也。

” ⑦《外台秘要》:“治黄疸:苦葫芦瓤如大枣许,以童子小便60ml浸之,三两食顷,取两酸枣许汁,分内两鼻孔中。” ⑧《千金方》:“治眼暗:苦瓠中白,绞取汁30ml,以酢600ml,古文钱7枚,浸之,微火煎之减半,以米许大纳眦中。” ⑨《海上名方》:“治死胎不下:苦壶卢(烧存性)研末。每服3g,空心热酒下。” ⑩《食物中药与便方》:“治高血压、烦热口渴,肝炎黄疸,尿路结石:鲜葫芦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服100~200ml,1日2次。或煮水服亦可。” ⑾《纲目》:“治水臌洪肿:苦瓠瓤1枚,水1200ml,煮至600ml,煎至可丸,如小豆大。每米饮下10丸。待小便利,作小豆羹食,勿饮水。

”。【医药家论述】:

①张璐《本经逢原》:“苦瓠,治黄疸水气,大小便不通,必暴病实证,庶可劫之。若久病胃虚误服,必致吐痢不止,往往致毙,可不慎欤!其子,治鼻窒气塞,目疾胬肉血翳,取苦寒以降火也。” ②苏恭等《唐本草》:“苦瓠,服之过分,令人吐利不止者,宜以黍穰灰汁解之。”

上一篇:苦树皮 下一篇:苦壶卢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