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520页(2180字)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 松毛(《简便单方》),猪鬃枯叶(《圣惠方》),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松科松属植物的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或同属有关植物的
原植物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云南松P.yunnanensis Franch.
余项参见“松节”条。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以腊月采者最好,晒干。
鉴别 叶针状,长约12~18cm,粗约1mm,两针1束,外包有长约5mm的叶鞘,黑褐色。针叶中央有长细沟,表面光滑,灰暗绿色。质轻脆。气微。
。【化学】:马尾松针叶中含少量树脂酸,为海松酸(Pimaric acid)、山达海松酸(Sandaracopimaric acid)、左旋海松酸或长叶松酸(l-Pimaric acid,Palustric acid)、异海松酸(lsopimaric aicd)、松香酸(Abietic acid)、去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新松香酸(Neoabietic acid)、贝壳杉酸-19-单甲酯(Agathic aicd 19-monomethyl ester)、南洋杉酸(Imbricataloic acid)[1]。叶的挥发油中主含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3-Carene),还含少量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和柠檬烯[1],乙酸龙脑酯[2],氨基酸有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氯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等17种,还含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维生素K以及无机元素P、Ca,β-胡萝卜素、植物甾醇、植物醇、叶绿素、芦丁、叶酸、蛋白-维生素混合物和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9 [3]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0;7(3):224
【药性】:
性味 ①《别录》:“苦,温。” ②《日华子本草》:“暖。”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 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 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防流感,流脑,钩虫病。
①《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 ②《日华子本草》:“炙罨冻疮,风湿疮。” ③《纲目》:“去风痛脚痹,杀米虫。” ④《生草药性备要》:“杀螆,干水,止痒,埋口(合疮口),洗疳疮,治螆疥。” ⑤《会约医镜》:“辟瘟疫气。”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维生素C缺乏症,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松叶酒(《千金方》)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松叶30kg,细切之,以水200kg,煮取24kg,以酿25kg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饭,泥酿封头,7日发,澄饮之取醉。
②《外科正宗》:“治风湿顽癣:松叶(炒黑)30g,轻粉、樟脑各9g。湿则干掺,燥则用油调搽,如痒极者,以米醋调敷。并治冻疮。
”
单方应用 ①《千金方》:“治历节风痛:松叶捣汁200ml,以酒600ml,浸7日,服50ml,日3服。” ②《方脉正宗》:“治头风头痛:鲜松叶120g,捣烂,焙燥,浸酒,时时饮之;其渣贴顶门,用布裹头3日。” ③《外科正宗》:“治大风癞疮,并历节风痛,脚弱痿痹:取生新松叶捣烂焙燥,每用松叶60g,枸杞子60g,浸酒饮,时时服,不得大醉,久服效。” ④《圣惠方》:“治风牙肿痛:松叶60g,盐15g,酒400ml,煎漱。” ⑤《简便单方》:“治阴囊湿痒:松叶煎汤频洗。” ⑥《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跌打损伤:马尾松枝头嫩叶,焙干,研成极细末,每日服2次,每次3g,温甜酒送下。” ⑦《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腰痛:马尾松叶30g,水煎去渣,加冰糖30g调服。”。【医药家论述】:
倪朱谟《本草汇言》:“松叶,去风湿,疗癣癫恶疮之药也。性燥质利,炒黑善去风湿,顽癣湿烂,浸渍不干。并敷冬月冻疮。生取捣烂作丸,能治大风癞疾,或历节风痛,或脚气痿痹,或头风头痛等证。以上数病,凡关风湿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虚风燥致病者禁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