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571页(1138字)
【名称出处】:《中国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虎皮楠科虎皮楠属植物虎皮楠的根、叶。
原植物 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Hemsl.)Rosenth.(D.glaucescens Bl.var.oldhami Hemsl.),又名四川虎皮楠、南宁虎皮楠(《中国树木分类学》)。
形态 常绿乔木或小乔木,高5~10m,也有为灌木,小枝纤细,暗褐色。
单叶互生,常聚集于小枝顶端,叶柄长2~3.5cm,纤细,上面具槽;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圆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边缘反卷,长9~14cm,宽2.5~4cm,纸质,上面暗绿色,具光泽,网脉明显突起,下面通常被白粉,具细小乳突体;雌雄异株,雄花序较短,长2~4cm,花梗长约5mm,纤细;花萼细小,不整齐,4~6裂,三角状卵形,长0.5~1mm,具细齿,雄蕊7~10,花丝极短;雌花序较长,长4~6cm,序轴及总梗纤细,花梗长4~7mm,萼片4~6,披针形,具齿;子房长卵形,长约1.5mm,被白粉,柱头2,叉开,外弯或拳卷,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长约8mm,宽约6mm,暗褐色至黑色,具不明显的疣状突起,先端具宿存柱头,基部无宿存萼片或多少残存少许。花期3~5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45卷.第1分册.7页.图版2: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1400m的山坡阔叶林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以及台湾。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
含牛耳枫碱、虎皮楠碱(Glaucescine)、虎皮楠宁(Glaucescinine)。
参考文献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263
【药性】:
性味 苦、涩,凉。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 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毒蛇咬伤,骨折,脾脏肿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虎皮楠15~30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骨折:鲜虎皮楠叶适量,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