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香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708页(1287字)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基源 为萝藦科夜来香属植物夜来香的叶、花、果实。

夜来香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产4种,其中1种药用。

原植物 夜来香Telosma cordata(Burm.f.)Merr.(Asclepias cordata Burm.f.),又名夜香花、夜兰香(广州)。

历史 本品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夜来香产闽、广,蔓生,叶如山药叶而宽,皆仰合,不平展。秋开碧玉五瓣花,夜深香发,清味如茶,北地亦植之。

颇畏寒,广中以其多阴藏,委之篱落。闽人云,断肠草经野烧三次,即变此花,犹有毒云。

”从记述的产地及植物形态,所附的插图来看应是现今使用的夜来香。

形态 柔弱藤状灌木;小枝被柔毛,黄绿色,老枝灰褐色,渐无毛,略具有皮孔。

叶膜质,卵状长圆形至宽卵形,长6.5~9.5cm,宽4~8cm,顶端短渐尖,基部心形;叶脉上被微毛;基脉3~5条,侧脉每边约6条,小脉网状;叶柄长1.5~5cm,被微毛或脱落,顶端具丛生3~5个小腺体。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着花多达30朵;花序梗长5~15mm,被微毛,花梗长1~1.5cm,被微毛;花芳香,夜间更盛;花萼裂片长圆状被针形,外面被微毛,花萼内面基部具有5个小腺体;花冠黄绿色,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形,喉部被长柔毛,裂片长圆形,长约6mm,宽约3mm,具缘毛,干时不折皱,向右覆盖;副花冠5片,膜质,着生于合蕊冠上,腹部与花药粘生,下部卵形,顶端舌状渐尖。背部凸起有凹刻;花药顶端具内弯的膜片;花粉块长圆形,直立;子房无毛,心皮离生,每室有胚珠多个,花柱短柱状,柱头头状,基部五棱。蓇葖披针形,长7~10cm,渐尖,外果皮厚,无毛;种子宽卵形,长约8m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花期5~8月,极少结果。(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97页.图494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中。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南方各地。

【药性】:

性味 甘、淡,平。

功效 清肝,明目,去翳,拔毒生肌。

主治 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翳,麻疹引起的结膜炎,疮疖脓肿,脚臁外伤糜烂。

用法用量 内服:熬汤,3~9g。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慢性结合膜炎、角膜炎、角膜翳,麻疹引起的结膜炎:夜来香花、叶3~6g,水煎服。或用果1个(剖开),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已溃疮疖脓肿:夜来香鲜叶适量,用开水烫后贴之。”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脚臁外伤糜烂:鲜夜来香叶捶肥肉,敷患处。”

上一篇:夜花藤 下一篇:夜吹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