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大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749页(1075字)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概况】:

异名 窄叶大戟(《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图鉴》),眼草(《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松叶乳浆大戟的全草。

原植物 松叶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L.var.cyparissioides Boiss.(E.kaleniczenkii Czem.ex Trautv.),又名卡氏大戟(《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20cm,全株灰绿色,无毛。根稍粗,褐色,根茎伸长,常匍生。茎直立,通常数茎丛生,稀单一,上部分枝,具细条棱。叶互生,较密集,下部叶呈鳞片状,紫色或褐色。

伞梗上出现无性枝的叶更为密集,狭线形,先端尖,有如松针状,长达2cm,宽不足1mm,稀稍宽。总花序顶生,苞叶多数,披针形细小,轮生于茎顶端伞梗的基部;伞梗5~10,各伞梗顶端再1~2次分生出2枝小伞梗,各伞梗及小伞梗顶端各具对生的苞叶及小苞叶,心形或肾形,先端钝或微具凸尖,有时伞梗及小伞梗发育成无性枝,密生松叶状叶;杯状总苞表面无毛,缘部4裂,腺体4,腺体两端通常钝圆。

蒴果卵状球形,具3分瓣,径3~3.5mm,无毛表面稍具皱纹。

种子卵形,灰色,长约2mm。花期5~6月,果期5~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482页.3085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燥砂质地、海边砂地或山沟内干山坡。

分布于中国东北。原苏联(西伯利亚)、蒙古及欧洲也有分布。。【生药】:

采集 6~8月采收,晒干。

【化学】:

含大戟萜醇、24-亚甲基环木茨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4

【药性】:

功效 清热消肿。

主治 结毒肿疡。

用法用量 外用:茎叶研末或熬膏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肿疮:细叶大戟叶及茎,研末或熬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