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勒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22页(1191字)

【概况】:

异名 勒(《篇海》),鲞鱼(《正字通》),鱼、白鳞鱼、克鳓鱼、大鳞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鱼、糟白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鲱科鳓属动物鳓鱼,药用其肉。

原动物 鳓鱼llisha elongata(Bennett)

形态 体长而宽,侧扁,背缘窄,腹缘有锯齿状棱鳞。体长为头长4.6~4.9倍。头背后方略高。

吻钝,上翘。眼大,侧上位,脂眼睑发达,盖着眼的一半。

口小向上,近垂直,口裂短,前颌骨上颌骨由韧带连接。两颌、腭骨和舌上均具细牙。

舌游离,鳃孔大,鳃盖膜彼此分离。鳃盖条6,鳃耙较粗,11~12+23~24,假鳃发达。鳃盖骨薄,体被圆鳞,纵裂鳞52~54,横裂鳞15,鳞片前部密布横沟线,后部边缘光滑。腹部棱鳞23~26+13~14。

背鳍15~17,背鳍基部有鳞鞘。胸鳍和腹鳍基部有发达腋鳞。臀鳞48~50,基底很长,基部有鳞鞘。

尾鳍宽叉形。

体银白色。体背、吻端、背鳍和尾鳍呈淡黄绿色,其它各鳍白色。(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182页.图194)

生境与分布 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主要食物为鱼类,头足类等动物。

生殖季节集群游向近海。

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生药】:

采集 夏季捕捞,捕捉后,去鳞和内脏,鲜用或晒干备用。

【化学】:

含砷。总砷约4ppm,其中无机砷0.17ppm,有机砷3.8ppm。

参考文献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85;19(2)∶72

【药性】:

性味 ①《纲目》:“甘,平。”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 滋补强壮,开胃暖中。

主治 《中国药用动物志》:“心悸怔忡,慢性腹泻等。”

用法用量 内服:100~200g。

使用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风,醉者更甚。”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勒鱼,出东南海中……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