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黄麻梗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41页(853字)

【概况】:

异名 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

基源 为沟胫天科坚毛楔天牛属麻天牛寄生在煅树科植物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茎中的幼虫。

原动物 麻天牛Thyestilla gobleri(Faldermann),又名麻竖毛天牛(《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历史 《百草镜》谓:“麻虫,生麻梗近根上一节中,二月化为飞虫,穿穴去。山左人每于刈麻时,将虫连麻梗寸断,布袋装盛,带至南方。

货与养禽鸟家,饲画眉、百翎之用,云其虫性暖,去风行血,鸟食之,可以御寒。虫形如小蚕,细长明净,入药须连麻梗蒸焙用,如用生者,须以葱藏。”

生境与分布 幼虫寄生于麻茎内,入冬潜于根越冬。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

【药性】:

性味 《百草镜》:“性暖。”

功效 去风行血。

主治 疔疮。

用法用量 外用:捣研调涂。

使用注意 《百草镜》:“入药须连麻梗蒸焙用,如用生者,须以葱藏。”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蜣螂膏(陶华)治疔:蜣螂3个(肚白者佳),黄麻虫(即黄麻梗虫)10个。

2味捣匀,拨破患处贴之。如患在手足,有红丝上臂,丝尽处,将针挑断出血,仍用前药。

毒重者更服败毒药。

单方应用 《程林即得方》:“治疗:黄麻梗内虫,以葱叶包贮,挂风头令干,将疔疮挑破,以麻虫少许,入于所挑之处。”

上一篇:黄麻根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