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黄鲴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55页(847字)

【概况】:

异名 黄姑、黄骨(《纲目》),黄尾蜜鲴(《中药大辞典》),黄姑子、黄尾刀、黄片、黄尾、黄板(《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鲤科鲴属动物黄尾鲴,药用其肉。

原动物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形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在肛门前有一短而不明显的腹棱。

头尖,吻圆钝,口下位,成一横裂,下颌有较发达的软骨质边缘。

眼位于头侧近吻端。

鳃耙47~51。下咽齿3行,长而侧扁。鳞片中等大,侧线鳞62~68。背鳍Ⅲ7,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近,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为光滑的硬刺。

臀鳍Ⅲ9~11。体背部黑灰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在鳃盖的后缘有一浅黄色的斑条。尾鳍分叉,呈显着的黄色。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江河、湖泊等宽阔水域的中下层,主要以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及藻类为食。

多分布于长江流域,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海南及福建亦有。

【药性】:

性味 《纲目》:“甘,温。”

功效 温中止泻。

主治 《中国药用动物志》:“胃寒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白汁煮饮,适量。

使用注意 《医林纂要》:“多食令人发热作渴。”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黄鲴鱼,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鲜,煎炙甚美。”“鱼肠肥曰鲴,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鯹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上一篇:黄瘤孢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