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母菜
书籍:中药辞海第三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449页(810字)
【概况】:
基源 为石莼科石莼属植物蛎菜的全藻体。
原植物 蛎菜Ulva conglobata Kjellm.,又名昆布(广东惠阳)。
历史 福建《漳浦县志》和《闽书》载:“生海中沙地上,长半寸许,成簇而绿。”这段记述足以说明蛎菜的形态和生态的特点。本种在中国广东人民常用以泡凉茶,作为清凉剂。
形态 藻体鲜绿色,密集丛生,高2~4cm,略扩展,呈团块状,自藻体边缘向基部深裂,裂成许多裂片或分枝,各裂片相互重迭,外观很像一朵重瓣的花朵,边缘扭曲。体上部为薄膜质,厚30~50μm,下部厚100~125μm,基部稍硬。细胞切面观为长方形,角圆,上部及边缘的细胞的长度与宽度相同或大于宽度;下部细胞随着藻体的增厚,细胞也较大,胞形似棱柱状,胞壁稍厚,胞腔的长度为宽的1.5~2倍。(图见《经济海藻志》.图版Ⅰ,6)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中潮带和高潮带略被有细沙的岩石上或生长在小石沼的边缘围成一圈。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沿岸,从浙江省至广东省海南省均有;在长江以北生长稀少,但在山东省的龙口、烟台和青岛等都曾采到。日本北海道至琉球群岛也有。本种是暖温带性种类,为北太平洋西部的特有海藻。
。【药性】:
性味 寒,咸。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
主治 中暑,甲状腺肿。广东用以泡茶作清凉饮料。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治中暑,甲状腺肿:蛎菜15~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