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鹅肠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945页(1130字)

【概况】:

基源 为萱藻科鹅肠菜属植物鹅肠菜的全藻体。

原植物 鹅肠菜Endarachne binghamiaeJ.Ag.,又名脚皮菜(福建、广东),鹅蛋菜(福建),面筋菜(福建),晃长菜(福建),昆布(广东),土海带(广东),野海带(浙江),小海带(浙江),脚白菜(台湾),肠菜(台湾),羽叶苔(日本)。

历史 始载于《福建漳浦县志》云:“鹅肠菜生海石中,长四、五寸,其薄如带,色黄。经考证即系本品。

后在《福建漳洲府志》,《闽书》中都有记载。

形态 藻体暗褐色,幼体颜色较浅,丛生,扁平,叶片状,体高10~30cm,可达50cm,幅宽2~4cm,可达6cm。固着器为一中实的小盘状,柄部短小。

体基部楔形,顶端钝圆,成熟时顶部腐溃。内部构造为三层组织组成:外皮层为近方形的细胞,内含色素体;内皮层为个体较大、胞壁较厚的细胞;髓部为壁极厚的分枝丝体交织在一起。藻体成长后,多室子囊自体表面生出,单列,排成栅状,除柄部外,体表面均能生长;毛窠生其间,无隔丝。

(图见《中国经济海藻志》.图版Ⅱ.22)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风浪不大处中潮带和低潮带的岩石上。分布于中国东海和南海,为习见的种类,盛产于浙江嵊泗群岛至广东硇洲岛的沿岸以及台湾。日本(本湖至琉球群岛),北美太平洋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均有分布。

本种为太平洋两岸的暖温带藻类。

【化学】:

含褐藻酸、甘露醇、碘。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三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97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咸,寒。”

功效 软坚散结,清热祛痰。

主治 淋巴结肿,甲状腺肿。《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淋巴结肿,干咳型肺结核。附:可提制褐藻酸钠,可作止血剂与人造血浆,或提取甘露醇,供药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鹅肠菜500g,生姜45g,红糖适量。加水制成450ml浓缩糖浆,1次15ml,饭后温开水送服。”

上一篇:鹅肠草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