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鱼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206页(1065字)
【概况】:
异名 锯鲨(《中国药用动物志》)。
基源 为锯鳐科锯鳐属动物尖齿锯鳐的胆。
原动物 尖齿锯鳐Pristis cuspidatus(Latham)
形态 体长可达6m多。体延长而平扁,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平扁,三角形,尾宽大。
向后渐细小,下侧具一皮褶,自腹鳍后面伸达尾鳍下叶上方。眼上侧位,椭圆形,上缘连于皮上,下眼睑具瞬褶。
喷水孔中大,卵圆形,斜列上眼后方。吻坚硬平扁,狭长,突出成剑状,边缘具利齿21~26对。
鼻孔狭长,斜侧位。
口宽,横裂。牙细小而多,呈铺石状排列,上下颌同型。鳃裂5个,颇小,斜列于头之后部腹面及胸鳍基底内侧。
背鳍2个,无硬刺,形状、大小相同,前缘圆凸,后缘凹入,上角钝尖,下角延长尖突。第一背鳍起点位于腹鳍基底后端上方,第二背鳍起点距尾基比距第一背鳍基底稍近。尾鳍宽短,上下叶均颇发达。
腹鳍比背鳍稍小。
胸鳍颇大。体背面暗褐色,腹面白色,胸鳍和腹鳍前缘白色,背面肩上具一浅色横条。
体光滑或具稀疏细鳞,鳍的前缘和上部具细鳞。(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175页.图189)
生境与分布 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有时进入河口。
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生药】:采集 捕后剖腹取胆,鲜用或晒干。
【化学】:
胆汁中含胆酸、牛磺胆酸、胆色素钙盐等。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76
【药性】: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敛疮。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阴囊炎、痈疮疖肿、皮肤溃疡等。
用法用量 内服:5~8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中国动物药》:“治跌打损伤:锯鱼胆适量,黄酒冲服。” ②《中国动物药》:“治痈:锯鱼胆(干粉)加醋研磨成糊状,外涂患处。” ③《中国动物药》:“治胆囊炎:锯鱼胆鲜汁5~10滴或干粉5g,黄酒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