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酸枣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339页(10326字)

【概况】:

异名 白棘、棘针(《神农本草经》),枣仁(《药品化义》),酸枣核(《江苏药材志》),角刺(山东),硬枣(河南),红花枣(内蒙古)。

基源 为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种仁。

原植物 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

历史 《别录》载:“酸枣生河东(现今山西、河北等省),八月采实,故一般认为最初用的果实,至《雷公炮炙论》则用种仁。《本草图经》载:“酸枣,今近京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垒间,似枣木而皮细,其木心赤色,茎叶俱青,花似枣花,八月结实,紫红色,似枣而圆小,味酸。”据上所述,即为本种。

形态 落叶灌木,高1~3m;老枝褐色,幼枝直立,不扭曲,紫红色或灰褐色,具2枚托叶刺,长刺直,长1~3cm,短刺下弯。长4~6mm。

叶片纸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5~3.5cm,宽0.6~1.2cm,先端钝圆,稀税尖,具小尖头,基部近圆形,稍不对称,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浅绿色,基生3出脉;叶柄长1~6mm,稀达1cm。花两性,5出数,2~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2~3mm,花黄绿色,萼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花盘肉质,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并与花盘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小,近圆形或长圆形,直径0.7~1.5cm,成熟时红褐色,中果皮薄,味酸,核两端钝;种子扁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463页.图149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700m的向阳山坡、旷野或路边灌丛。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

朝鲜、俄罗斯也有。

【生药】:

栽培 宜生于较温暖、干燥的环境。

适应性强,能耐碱、耐旱、耐寒,对土壤选择不严,山坡、荒地、沟边、路旁均可种植。用分株繁殖。

在早春或晚秋,将老株根部萌生的带根新株劈下,按行株距2×1m开穴造林,穴深约30cm,施入堆肥及细土,每穴栽1株,覆土压紧,浇水。也可于10~11月种子播种育苗,按行距33cm开条沟,深7~10cm,每隔7~10cm下种1粒,覆土2~3cm,浇水保湿,出苗后培育2年,苗高1m左右时出圃定植。

苗期应间除病弱及过稠密的苗,及时除草和肥水管理。定植后,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春季修剪1次,注意抚育管理。

采集 采收秋季成熟的果实,晒干后碾破,将压碎的果肉筛出供食用。果核用石磨碾磨,注意勿辗碎种子,筛除核皮后即得。

药材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河南。

此外,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安徽也产。

鉴别

性状 种子圆形或椭圆形,略扁,长0.5~1cm,宽4~7mm,厚约3mm。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光泽;一面较平坦,其中央有一条隆起的纵线或纵纹,另一面微隆起。

顶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下端有略凹陷的种脐,种脊位于边缘一侧,不甚明显。种皮硬脆。有的已破碎或有裂纹,剥去种皮可见类白色的胚乳;子叶2片,黄白色,油润,基部有短小的胚根。

种仁微有香气,味淡,带油性。

以粒大、饱满、外皮色紫红、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种皮最外为一列黄色或棕黄色的栅状细胞,长70~90μm,壁厚,木化,靠外侧有一条明显的光辉带,外被厚约5μm的角质层;营养层细胞颓废,棕色;最内一列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稍木化。

于一端有一较大的种脊维管束。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含大量糊粉粒及脂肪油。

粘液层厚20~30μm。子叶表皮细胞及其附近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小簇晶,直径3~5μm;薄壁细胞中均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67页.图424)

粉末红棕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成片,黄棕色或淡红棕色。

横断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长(径向)60~145μm,宽(切向)9~14μm,外壁增厚,其外缘锯齿状,外被角质层,侧壁上、中部甚厚,胞腔线形,下部渐薄,胞腔渐扩大,有的胞腔略弯曲,胞腔内常含有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状物,光辉带宽5~8μm,位于栅状细胞上端;顶面观呈类多角形,于最上部处可见垂周壁具多数辐射状孔沟,有的孔沟较细,有的长几达细胞中心,稍下壁厚,胞腔圆点状,深棕色,底面观呈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壁具层纹,有的可见环状裂纹,胞腔稍大,直径3~9μm,内含红棕色物。 ②种皮内表皮细胞成片。

表面观呈多角形、类方形或类长方形,直径7~25μm,长至43μm,垂周壁呈密集的连珠状增厚,厚约2~4μm,非木化,胞腔及孔沟充满棕色物;横断面观呈扁长方形,切向约至43μm。

径向8~11μm,垂周壁呈梯状增厚。 ③棕色薄壁细胞界限常不清楚,含淡棕色或黄棕色物。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存在于棕色薄壁细胞中。

呈双锥形、类方形、短棒形、不规则形或略呈簇状,直径2~16μm,长至23μm。 ⑤内胚乳及子叶细胞均含糊粉粒,直径2~10μm,可见微小类方形或多角形的拟晶体;并含脂肪油滴。

⑥草酸钙簇晶存在于类多角形的子叶表皮细胞中。簇晶小,直径1.5~4μm,中央常可见点状空洞。(图见徐国钧等《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81页.图284)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先用乙醚回收提取脱脂。再用正丁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蒸去正丁醇,残渣用甲醇溶解,制备成样品液。

以酸枣仁皂甙A、B为标准品。吸附剂为硅胶G。展开剂为水饱和的正丁醇,展距12cm。

展层后,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100℃烘烤5分钟。

样品液与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刘训红等《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14页.图312-1)

加工炮制 炒酸枣仁 取净枣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

种子含酸枣仁皂甙A(Jujuboside A)、酸枣仁皂甙B[1,4],水解得酸枣仁甙元(Jujubogennin),加酸水解得爱倍林内酯(Ebelinlactone)[1],白桦脂酸[2]、白桦酯醇[2,3],脂肪油约32%,蛋白质,甾醇,挥发油[2],当药黄素(Swertisin),美洲茶酸(Ceanothic acid),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胡萝卜甙[3],阿魏酸(Ferulic acid),刺枣素(Spinosin),酸枣仁黄酮甙(Zivulgarin)(1)[4],cGMP样活性物质[5,6],及多种氨基酸[7],微量元素[8,9]

附 茎皮含鞣质[2]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74;13∶2829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63 [3] 植物学报 1986;28(5)∶517 [4] 药学学报 1987;22(2)∶114 [5] Phytochemistry 1980;19(2)∶2791 [6] Chem Pharm Bull 1982;30(3)∶1081 [7]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88;9(1)∶62 [8] 微量元素 1988;(1)∶52 [9] 河北中医 1989;11(4)∶43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酸枣仁煎剂5,10,20g/kgig,醇提液5,10g/kg ip,对小鼠抖动笼法试验表明有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1]

生或炒枣仁50%煎剂1~1.5ml/只ig或ip,对小鼠均有镇静作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生或炒枣仁50%煎剂5~10ml/只ig对,2~3ml/只ip对犬均有镇静催眠作用[2]。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液10g/kgig,正丁醇提取液10g/kg ig及单体黄酮碳甙(Spinosin)30mg/kg iv,对小鼠均有镇静作用[3]。酸枣仁和酸枣叶水煎醇沉液20g/kg ig,连续5d,对小鼠自发活动和苯丙胺引起的中枢兴奋作用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酸枣仁、酸枣叶及酸枣肉用上述的剂量与硫喷妥钠或戊巴比妥钠均有协同睡眠的作用,也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协调运动,而酸枣仁成分酸枣皂甙A10,20mg/kg ip,连续5d,对小鼠自发活动及对大鼠协调运动均无影响,却与苯丙胺有协同作用[12]

酸枣仁煎剂38g/kg ig,可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13]

炒枣仁煎剂0.5g/只ig,一天2次,发现每天慢波睡眠中深睡的平均时间延长,深睡的发作频率增加,对慢波睡眠中的浅睡阶段和快波睡眠无影响,表明酸枣仁主要影响慢波睡眠的深睡阶段[4]。 ②对心血管作用 酸枣仁20~30g/kg,由大鼠自由取食,对大鼠肾型高血压形成有抑制作用[5]

酸枣仁水提物12.5g/kg ip,对乌头碱、BaCl2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CHCl3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0.625g/kg iv可降低兔心率,0.96g/kg ip降低豚鼠心率、左室收缩压(LVSP)及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切断迷走神经不能消除其对心脏的作用,对β受体也无明显阻断作用[6]。酸枣仁总皂甙33μg/ml能明显对抗缺氧、缺糖、氯丙嗪及丝裂霉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减轻这些损伤因素所引起的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的作用[7]。 ③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酸枣仁或酸枣肉的多糖0.1g/kg ig,连续16d,能增加小鼠溶血素抗体水平及促进小鼠血淋巴细胞转化,也能对抗60Co照射小鼠白细胞数的减少及加速对注射的碳粒廓清作用[8]。 ④降血脂 酸枣仁总皂甙64mg/kgip,连续20d,能显着降低正常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第2亚组分(HDL2-C),也显着降低高脂饲养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升高HDL2-C[9]

酸枣果肉10g/kg ig,连续3月,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及HDL/LDL值均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明显减轻[10]。酸枣仁油2.5ml/kg,喂服35d,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肝脂肪变性也明显减轻;2.5ml/kg ig,连续5d,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反应[14]

⑤其他 酸枣仁酊剂5g/kg sc,可使烫伤小鼠死亡率降低,10g/kg sc,对小鼠足烫伤有抗水肿作用[11]。酸枣仁煎剂20g/kgig,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小鼠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下降(全血及肝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全血与肝组织SOD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小鼠[15]

参考文献 [1]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57;(创刊号)∶125 [2] 中华医学杂志 1958;44(12)∶1168 [3] 中药通报 1987;12(9)∶34 [4]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0;25(1)∶1 [5] 药学学报 1962;9(11)∶657 [6] 中草药 1987;18(12)∶18 [7] 中国药理学报 1990;11(2)∶153 [8] 中国中药杂志 1991;16(6)∶366 [9]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0;6(1)∶34 [10]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7)∶50 [11] 药学学报 1963;10(9)∶531 [12] 中国中药杂志 1993;18(11)∶685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0;6(5)∶16 [14] 中国中药杂志 1991;16(7)∶435 [15] 中国中药杂志 1995;20(6)∶369

。【药性】:

性味 甘、酸,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本草衍义》:“微温。” ③《饮膳正要》:“味酸、甘,平。” ④《中药大全》:“甘,平。”

归经 入心、脾、肝、胆经。 ①《纲目》:“足厥阴、少阳。”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胆四经。”

功效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主治 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盗汗。” ⑧《中药大全》:“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健忘,虚汗烦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 ②《本草经疏》:“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③《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 ④《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生栀子,治心火过盛之烦躁,多梦,失眠。

②配远志肉,治心肾不交之失眠,惊悸,胆怯等症。 ③配柏子仁,治血虚心悸怔忡,惊悸,失眠,肠燥便秘。 ④配知母,治神经衰弱,虚烦不眠等症。 ⑤配浮小麦,治心血不足或虚热内生,心液外泄所致的虚烦失眠,自汗、盗汗。

⑥配全梃腊茶,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睡多。 ⑦配五味子,治失眠心悸之虚证。 ⑧配丹参,治心、肝血虚有热,失眠心烦不宁。 ⑨生枣仁配茶叶,治神经衰弱。

⑩配火麻仁、郁李仁,治血虚肠燥之大便干结。

⑾配茯神、眼肉,治血虚而致的心烦,不眠,兼有心悸不安,虚汗等症。 ⑿配珍珠母、夜交藤,治血虚失眠,症状较重者。 ⒀配人参、茯苓,治睡中盗汗。

⒁配知母、白芍,治心烦。 ⒂配北沙参、五味子,治盗汗。 ⒃配辰砂、茯神,治心虚少眠。 ⒄配知母、茯苓,治肝虚有热之虚烦失眠。 ⒅配生地黄、党参、茯苓,治阴虚失眠多汗。 ⒆配党参、五味子、山茱萸,治体虚自汗、盗汗等症。

⒇配五味子、白芍、党参,治体虚多汗。 (21)配合欢花、远志,治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失眠。 (22)配生白芍、五味子、牡蛎,治手足心发热,盗汗,头昏。 (23)配生地黄、玄参、柏子仁,治心肾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少苔。

(24)配黄芪、五味子,治自汗、盗汗。

方选和验方 ①酸枣仁汤(《金匮要略》)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6g,甘草3g,知母6g,茯苓6g,芎6g。

上5味,以水800ml,煮酸枣仁得600ml,纳诸药煮取300ml,分温3服。 ②宁志膏(《局方》)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酸枣仁(微炒,去皮)、人参各30g,辰砂(研细,水飞)15g,乳香(以乳钵坐水盆中研)0.3g。

上4味研和停,炼蜜丸如弹子大。

每服1粒,温酒化下,枣汤亦得,空心临卧服。

③卧佛汤(《冉氏经验方》)治阳亢性失眠:酸枣仁(碎)15g,鲜生地30g,麦冬9g,鲜石斛12g,杜仲、寄生、膝各9g,丹参15g,龟板(碎)30g,槐花米、钩藤、铁锈各9g。上药加水1000ml,加热煮沸1.5小时,滤过,残渣再加水500ml,煮沸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即得,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④平补镇心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心气不足,神志恍惚,惊悸多梦,及肾气耗伤,四肢倦怠,足胫痠疼,遗精白浊等:酸枣仁(隔纸炒)7.5g,车前子、茯苓、五味子、肉桂、麦门冬、茯神各38g,天门冬、龙齿、熟地黄(酒蒸)、山药(姜汁制)、远志、炙甘草各45g,人参、朱砂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米饮或温酒送下。

⑤《普济方》:“治睡中盗汗: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份。上为细末,米饮调下50ml。” ⑥三人九子方(《备急千金要方》)治五劳七伤:酸枣仁、柏子仁、薏苡仁、菟丝子、菊花子、枸杞子、床子、五味子、菴子、地肤子、乌麻子、牡荆子、山药、干地黄、桂心各60g,苁蓉90g。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酒下,1日3次。 ⑦大酸枣汤(《千金翼方》)治虚劳烦悸,气奔在胸中,不得眠:酸枣仁60g,人参、茯苓、川芎、桂心、生姜各60g,炙甘草15g。水煎服。 ⑧秘传酸枣仁汤(《证治准绳》)治心肾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忡恍惚,夜卧不安:炒酸枣仁、制远志、黄芪、茯苓、莲子肉、酒当归、人参、茯神各30g,陈皮、炙甘草各15g。

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分2次服。 ⑨推车客散(《疡医大全》)治新久痔漏:炒酸枣仁、远志、苍术、(盐、醋、米泔、童便,四制),炙穿山甲、侧柏叶(白矾水煮)、枳壳(醋炒)、炒槐角子、贯众(酒蒸)、陈棕炭各90g,煅刺猬皮30g,白花地丁180g。为细末,每服9g,空腹酒或盐汤调下,1个月后,每服加推车客(即蜣螂)末0.9g,管退出,以快剪除去。 ⑩酸枣丸(《备急千金要方》)治内消口干燥:酸枣仁450g,酢安石榴子150g,葛根、覆盆子各90g,麦门冬120g,天花粉、茯苓各105g,桂心32g,石蜜135g,乌梅50枚。

研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不限昼夜含化,口中常有津液为度。 ⑾酸枣仁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霍乱,吐下增剧,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或发寒热,头疼,晕闷:炒酸枣仁40g,人参、桂心各0.3g,知母、茯苓各10g,煅石膏15g,炙甘草6g。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食前服。

⑿酸枣仁汤(《杂病源流犀烛》)治肝胆不足,善恐:酸枣仁、远志、黄芪、莲肉、人参、当归、茯苓、茯神、陈皮、甘草、姜、枣。水煎服。 ⒀酸枣仁汤(《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四肢疼痛,心神烦而不得睡:酸枣仁、川芎各30g,羌活、防风、羚角各1g,桑根白皮、枳壳、菊花、炙甘草各15g。研末,每服9g,加生姜0.15g,水煎服。

⒁酸枣汤(《类证活人书》)治伤寒,经吐下后,虚烦不眠,心中懊:酸枣仁1200g,炙甘草30g,知母60g,茯苓、川芎、干姜各90g,麦门冬300g。为粗末,每服12g,水煎服。

⒂《中医临床验方集》;“治神经官能症,易惊不安,精神恍惚:炒枣仁24g,茯神15g,太子参10g,陈皮9g,浮小麦30g,生龙牡各24g,石菖蒲10g,莲子肉6g,辰砂1g,黄连6g,炙甘草16g。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10~20剂。” ⒃《中医临床验方集》:“治小儿夜啼:炒枣仁6g,木通5g,滑石10g,莲子心3g,知母5g,焦麦芽6g,神曲6g,内金2.4g,寸冬10g。水煎服,1日1剂,分4次服。

” ⒄陕西中医 1989;(12):“治内耳眩晕症:酸枣仁、淮山药、当归、五味子、桂圆肉各10g,水煎服,日1剂。兼实证,痰涎壅盛者加天竺黄、姜半夏;兼气虚、舌淡脉细者加党参、黄芪;兼血虚,爪甲不荣者加熟地、丹参;兼高血压者加罗布麻、夏枯草、羚羊角粉(吞服)。

” ⒅枣梅二黄汤(浙江中医杂志 1988;(3))治小儿夜啼与夜游症:酸枣仁、乌梅、焦山楂各9g,川黄连2g,生大黄6g。水煎服,每日1剂。 ⒆枣仁牡蛎汤(山东中医杂志 1988;(1))治小儿突遭惊吓所致遗尿之证:炒枣仁12g,煅牡蛎15g,覆盆子15g,嫩桂枝10g,肉苁蓉6g,山萸肉6g。水煎,早晚分两次服。

临症可据患者年龄酌情增损方中药物剂量。 ⒇浙江中医杂志 1990;(12):“治幻听,虚烦少寐,抑郁愁怅:酸枣仁、灵磁石各30g,茯苓、知母、柏子仁各15g,五味子、龙骨各24g,川芎、泡远志、生甘草各9g。每日1剂。” (21)定游汤(四川中医 1985;(1))治疗梦游症:酸枣仁15~30g,龙眼肉12g,川郁金9g,远志肉9g,草河车9g,浮小麦30g,柏子仁9g,甘草12g,生地15g,川贝母9g,大枣12枚。每日1剂,每日2次。 (22)酸枣仁酒(《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治脚气疼痛,及光泽肌肤,润养脏腑:酸枣仁90g,干葡萄150g,黄芪90g,天门冬(去心)60g,赤茯苓90g,防风(去芦)60g,独活60g,大麻仁250g,桂心60g,羚羊角90g,五加皮90g,牛膝(去苗)150g。上剉,用生绢袋盛,以清酒6000ml,浸6~7日。每于食前随性暖服之。

单方应用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神经衰弱、失眠:酸枣仁3~6g,加白糖研和,临睡时用温开水调服。”

。【医药家论述】:

①苏颂等《本草图经》:“酸枣仁,《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深师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蝭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升。后纳五物煮,取三升,分服。一方,更加桂一两。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乎。

” ②朱震享:“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酸枣仁)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宁。” ③李时珍《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专补肝胆,亦复醒脾。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

能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 ⑤方榖《本草切要》:“酸枣,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如佐归、参,可以敛心;佐归、芍,可以敛肝;佐归、术,可以敛脾;佐归、麦,可以敛肺;佐归、柏,可以敛肾;佐归、苓,可以敛肠、胃、膀胱;佐归、芪,可以敛气而灌溉营卫;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又古方治胆气不和,甚佳。

如胆气空虚,心烦而不得眠,炒用可也。” ⑥倪朱谟《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藏,如心气不足,惊悸怔忡,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盗汗;肺气不足,气短神怯,干咳无痰;肝气不足,筋骨拳挛,爪甲枯折;肾气不足,遗精梦泄,小便淋沥;脾气不足,寒热结聚,肌肉羸瘦;胆气不足,振悸恐畏,虚烦不寐等症,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枣仁之酸甘而温,安平血气,敛而能运者也。” ⑦贾九如《药品化义》:“枣仁,仁主补,皮益心血,其气炒香,化为微温,藉香以透心气,得温以助心神。凡志苦伤血,用智损神,致心虚不足,精神失守,惊悸怔忡,恍惚多忘,虚汗烦渴,所当必用。又取香温以温肝、胆,苦胆虚血少,心烦不寐,用此使肝、胆血足,则五脏安和,睡卧得宁;如但有实热,则多睡,宜生用以平胆气。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用治思虑伤脾及久泻者,皆能奏效。

” ⑧张璐《本经逢原》:“酸枣仁,熟则收敛精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按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盖肝虚而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

上一篇:酸角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