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蜜柑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425页(1100字)

【概况】:

基源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蜜柑草的全株。

原植物 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光滑无毛。茎直立,分枝多而细长。叶互生,具短柄,有托叶2枚;叶片排列成2列,宛如羽状复叶,线形或披针形,长8~20mm,宽2~5mm,先端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花小,单性,通常雌雄同株,簇生或单生于叶腋;无花瓣;雄花萼片4,花盘腺体4枚,分离,与萼片互生,雄蕊2~5,无退化雌蕊;雌花萼片6;花盘腺体6,子房6室,柱头6,每室有胚珠2颗。

蒴果具细柄,下垂,扁球形,直径约2mm,果皮肉质,呈浆果状,果皮褐色,表面平滑。种子三棱形,灰褐色,具细瘤点。

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582页.5406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阳性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 ①苏医《中草药手册》:“微苦,寒。” ②《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淡,凉。”

功效 清热,明目,健胃,止痢,渗湿,利尿。

主治 ①苏医《中草药手册》:“治咬伤,小儿疳积。并治感冒,眼结膜炎,暑热腹泻,痢疾,夜盲症,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 ②《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治肝炎黄疸,暑热腹泻,红白痢,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药物志》:“治肝炎:鲜蜜柑草、鲜黄胆草各60g,田螺7粒,鸭肝1个,冰糖60g,水炖服。”

单方应用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痢疾、肠炎:蜜柑草30~45g,水煎服。”

食疗 ①《福建药物志》:“治小儿疳积:蜜柑草根、老耳鲜根各15g,肝或猪瘦肉适量,水炖食。” ②《福建药物志》:“治夜盲症:鲜蜜柑草30~60g,动物肝脏120g,苍术9g,水炖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