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460页(1979字)
【概况】:
异名 含桃(《礼记》),荆桃(《尔雅》),朱樱(《蜀都赋》),朱果(《品汇精要》)。
基源 为蔷薇科樱属植物樱桃的果实。樱属植物约100多种,中国约产45种,约有6种供药用。
原植物 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历史 《本草图经》载:“樱桃处处有之,而洛中者最胜。其木多阴,先百果熟,故古人多贵之。
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紫色,皮里有细黄点者,谓之紫樱,味最珍重。
又有正黄明者,谓之蜡樱;小而红者,谓之樱珠,味皆不及。极大者,有若弹丸,核细而肉厚,尤难香。
”《本草衍义》云:“今西洛一种紫樱,至熟时正紫色,皮里间有细碎黄点,此最珍也。”《纲目》云:“樱桃树不甚高。春初开白花,繁英如雪。叶团,有尖及细齿。
结子一枝数十颗,三月熟时须守护,否则鸟食无遗也。盐藏蜜煎皆可,或同蜜捣作糕食,唐人以酪荐食之。林洪〈山家清供〉云:樱桃经雨则虫自内生,人莫之见。
用水浸良久,则虫皆出,乃可食也。
试之果然。”
形态 乔木,高2~6m,树皮灰白色。
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暗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或脉间有稀疏柔毛。
叶柄长0.7~1.5cm,被疏柔毛,先端有1或2个大腺体。伞房花序有花3~6朵,先叶开放;总苞倒卵状椭圆形,褐色,边有腺齿;花梗长0.8~1.9cm,被疏柔毛;萼筒钟状,外面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全缘;花瓣5,白色,卵圆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50枚;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0.9~1.3cm。花期3~4月,果期5~6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8卷.62页.图版9∶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600m的山坡阴处或沟边,常栽培。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
。【生药】:
采集 初夏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
种子含氰甙,水解产生氢氰酸。
附 树皮中含芫花素(Genkwanin)、樱花素(Sakuranetin)和一种甾体化合物。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589
【药性】:
性味 甘,温。
①《别录》:“味甘。” ②《食性本草》:“平,无毒。” ③《纲目》:“甘、涩,热。无毒。
” ④《食疗本草》:“温,或热。”
功效 益气,祛风湿。
主治 治瘫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冻疮。 ①《别录》:“主调中,益脾气。” ②《滇南本草》:“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 ③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血热,补血补肾。预防喉症。” ④《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0~500g;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或捣敷。
使用注意 ①孟诜:“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 ②《日华子本草》:“多食令人吐。” ③《图经本草》:“虽多(食)无损,但发虚热耳。” ④《日用本草》:“其性属火,能发虚热咳嗽之疾,小儿尤忌。”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樱桃酒(《药用果品》)治风湿关节疼痛,风湿性瘫痪:鲜樱桃500g,米酒1000ml。
将樱桃洗净,浸入酒中,密封10天即成,每次50~100ml,早晚各1次。
单方应用 赤脚医生杂志 1975;(10):“治冻疮:樱桃60g,白酒250ml。上药装入瓶中,封口密闭,置阴凉处备用。
用棉球蘸上药涂于患处,每日1~3次,对复发患者,每晚临睡前涂擦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