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豌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475页(1939字)

【概况】:

异名 毕豆(《唐史》),寒豆(《品汇精要》),雪豆、兰豆(《广东、广西》)。

基源 为豆科豌豆属植物豌豆的种子和叶。豌豆属全世界有6种,中国不产,本种为引种植物。

原植物 豌豆Pisum sativum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品汇精要》,云其:“引蔓而生,花开青红色,作荚长寸余,其实有苍白二种,皆如梧桐子差小而少圆,四、五月熟,南人谓之寒豆。”《纲目》谓其:“种出西胡,今北土甚多。八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对生,嫩时可食。三四月开小花,如蛾形,淡紫色。

结荚长寸许,子圆如药丸,亦似土草子。”以上描述均与本品相符无误。

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攀援,高30~50cm,植株无毛,微带白霜。双数羽状复叶,小叶2~6,叶轴末端有分枝的卷须;托叶抱茎,通常大于小叶,下缘具齿;小叶卵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cm,宽1~2.5cm,先端钝圆或略尖,具细刺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稀具不规则齿裂。花1~2(3)着生于叶腋,总花梗短干叶;萼钟状,萼齿披针形;花冠白色或紫红色;旗瓣近扁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爪,翼瓣近宽卵形,具耳和爪,骨瓣近半圆形;子房长圆形,花柱弯曲与子房呈直角。

荚果长圆筒形,长5~7(10)cm,种子2~4粒,圆形或近方圆形,青绿色,干后黄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87页.图2703)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

采集 叶、花春季采收,果荚、种子春末采收;均鲜用或晒干。

【化学】:

种子含植物凝集素(Phytagglutinin)、止杈素[(+)-AbscisinⅡ,即Abscisic acid]及赤毒素A20(Gibberellin A20)。

未成熟种子含4-氯吲哚基-3-乙酰-L-天门冬氨酸甲酯(4-Chloroindolyl-3-acetyl-L-aspartic acid monomethyl ester)。

附 豆荚含赤霉素A20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600

。【药性】:

性味 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 ②《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归经 《本草经疏》:“入脾、胃。”

功效 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

主治 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 ①《日用本草》:“煮食下乳汁。” ②《纲目》:“研末涂痈肿、痘疮。” ③《医林纂要》:“利小便。” ④《随息居饮食谱》:“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豌豆汤淋渫方(《圣济总录》)治脚气抬肩喘:豌豆60g,用水5000ml,葱白10茎,擗碎,椒1g,煮取汤2000ml,倾入两瓷瓮,以脚各安在1瓮中浸,遣人从膝上淋洗百遍。

单方应用 ①《圣惠方》:“治霍乱,吐利转筋,心膈烦闷:豌豆45g,香葇90g。上药以水450ml,煎至300ml,去滓,分为3服,温温服之,如人行5里再服。” ②《食物中药与便方》:“治消渴(糖尿病):青豌豆煮熟淡食,或嫩豌豆之苗,捣烂绞汁,每次50ml,1日2次。” ③《食物中药与便方》:“治高血压、心脏病:豌豆苗30g,洗净捣烂,包布榨汁,每次30ml,略加温服,1日2次。” ④《福建药物志》:“治呕逆:豌豆60~120g,水煎服。”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煮食,杀鬼毒心病,……研末涂痈肿痘疮,作澡豆,去,令人面光泽。

” ②孙思邈《千金食治》:“治寒热热中,除吐逆,止泄痢澼下,利小便腹胀满。” ③陈藏器《本草拾遗》:“治消渴,淡煮食之良。”

上一篇:敷脐妙法治百病 下一篇:飘拂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