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512页(1599字)
【概况】:
异名 瘟鱼(《纲目》),三黎(《本草求原》),时鱼、三来(《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基源 为鲱科鲥属动物鲥,药用其肉或全体。
原动物 鲥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
形态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cm,大者可达50cm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
腮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鳞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生境与分布 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河中下游产卵。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流域的中下游。
。【化学】:
可食部每100g含水分65g,蛋白质16.9g,脂肪16.9g,碳水化合物0.2g,灰分1g,钙33mg,磷216mg,铁2.1mg,核黄素0.14mg,维生素C4mg,维生素B1微量。
参考文献 中国预防医药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2
【药性】:
性味 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 ②《纲目》:“甘,平。”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效 ①《食疗本草》:“补虚劳。” ②《日用本草》:“快胃气。” ③《本经逢原》:“发疥癞。”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补中益气,温补脾肺。治烫、火伤,疔疮。
”
使用注意 ①《食疗本草》:“稍发疳痼。” ②《本草逢原》:“性补,温中益虚。”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纲目》:“治火烫伤:鲥鱼蒸出油,油以瓶盛装埋于土中备用,用时将此油涂于患处。”
食疗 ①鲥鱼健脾汤(《中国药膳学》)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少,食后腹胀,身倦无力,以及脾虚疳积等症:鲥鱼1条,党参、白术各15g,淮山药30g,调料适量。先煎药滤去渣,取药汁再放鱼共煮,熟时加调料,食鱼喝汤。 ②清蒸鲥鱼(《中华食物疗法大全》)适于贫血、营养不良、结核病、胃肠炎,术后恢复期、胃受凉后疼痛、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脑血管等症的病者:鲥鱼250g,火腿片5g,料酒、笋片各10g,香菇3g,白糖、盐、葱、姜、胡椒粉、味精各适量,鸡汤或肉汤20g,生猪网油15g,虾子3g。
将火腿、笋切薄片,香菇、姜、葱切细丝。
把带鳞的鲥鱼肉洗净,在开水中烫一下去腥味,有鱼鳞的面朝上,平放于盘里。上面放入火腿片、笋片、盐、料酒、鸡汤或肉汤、虾子,然后把猪网油盖在上面,再放入葱、姜丝,在旺火上蒸熟。
倒出鱼汁,加味精、胡椒粉,拌匀后,浇在鱼身上即成。食不去鳞,味清肉美。
③《常用药用动物》:“补虚劳、行水消肿:鲥鱼肉清蒸食用,日久见效。” ④《中国动物药》:“阴虚体倦、四肢酸软无力:鲥鱼1条,去内脏,酌加姜、葱、盐等调料,蒸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