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橹罟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569页(1400字)

【概况】:

异名 露花(《纲目拾遗》),露兜子(《岭外代答》),竻波罗(《岭南采药录》),假菠萝(《生草药手册》),山波萝(《岭南草药志》),野菠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露兜树科露兜树属植物露兜树的核果。

原植物 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

历史 橹罟子首载《纲目》,《纲目拾遗》:“称露花,引粤志谓:露花生番禺蓼涌,状如菖蒲,其叶节边有刺,叶落根以火煏之,成枝干而多花,花生丛叶中,其瓣大小亦如叶,而色莹白,柔滑无芒刺,花抱蕊心如穗,朝夕,有零露在苞中,可以解渴,又有粉可入药;其生于他土者,蕊落结子,大如瓜,曰路头花,多不香,惟露花盛夏时露花始熟,以花覆盆盎晒之,香落茶子油中,其气馥烈是曰露花油……”所述似本种。

形态 小乔木,干分枝,常有气生根。

叶革质,带状,长约1.5m,宽3~5cm,边缘和背面中脉有锐刺。雄花序由数穗状花序组成,全长约25cm,苞片宽披针形,长12~25cm,宽2~4.5cm,仅边缘有锐刺;穗状花序长6~13cm,宽1.5~3cm;雄花芳香,稠密,雄蕊10多枚,簇生于柱状体顶端,花药线形,顶端有小尖头。聚花果头状,直径可达20cm,由50~80个小核果组成,小核果束倒圆锥形,径2.5~4cm,长5~6cm,有4~12室,宿存柱头呈乳头状或蹄状。花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4页.图683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岸沙地。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有栽培。

亚洲热带、澳大利亚南部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将小核果分开,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海南。

鉴别 果实呈椭圆形或球状椭圆形,长达20cm,外表面黄绿色,由50~70多个纤维状肉质核果组成。核果倒圆锥形,稍有棱角,长4~6cm;顶端钝圆,有花柱残迹;外果皮灰棕色,光滑,但多破碎或不存在;中果皮几乎全由木质纤维构成,质坚韧,黄白色或灰棕色;内果皮坚硬,木质,有4~10室,果室狭长,内面棕色,有扁而狭长的种子1粒。气微,味淡。

。【药性】:

性味 甘,平、寒;花:甘,寒;根及根头:甘、淡,凉;核果:甘。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根及根头:发汗解热,利水化湿。

主治 麻疹、发斑,丹毒,暑热症,牙龈出血,恶疮,烂脚;花:感冒咳嗽;根及根头:感冒发热,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炎。

核果:痢疾,目生翳障。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纲目拾遗》:“治目生翳障,视物不明:橹罟子浸白蜜内,每日服1枚。”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痢疾:橹罟子60~120g。水煎服。

上一篇:薅田藨根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