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苜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87页(1070字)
【概况】:
异名 奇尔克、纳林一胡岑格(内蒙古),布苏夯(西藏),透骨草(东北)。
基源 为豆科扁宿豆属植物扁宿豆的全草。扁宿豆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扁宿豆Melissitus ruthenicus(L.)C.W.Chang〔Trigonella ruthenica L.;Medicago ruthenica Ledeb.;Pocockia ruthenica(L.)P.Y.Fu et Y.A.Chen〕,又名杂花苜蓿、野苜蓿。
历史 本品为中国西北民间草药,始见于《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列为少用中药。
《中药大辞典》、《青海经济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等所载形态描述均与本品相符。唯拉丁名称有更改。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粗壮。
茎斜生、平卧或直立,有棱,被白柔毛。
羽状3出复叶,顶生小叶卵形,狭卵形或倒卵形,长0.5~1.2cm,宽0.3~0.7cm,先端圆或平截,有凹,具小刺尖,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略小;叶柄长约0.5cm,被白柔毛,叶脉明显;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序轴长于叶;花3~12,萼钟状,长约0.3cm,萼齿近三角形,花冠黄色,具紫纹。荚果扁平,长圆形,长0.7~1cm,宽约0.5cm;旗瓣长圆倒卵形,先端凹;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更短,子房条形,有柄。
表皮具网纹,先端有喙。种子2~4,长圆形,黄褐色或淡黄色。花果期7~9月。
(图见《中国沙漠植物志》.图版70∶10-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3500m,路旁、田埂、山坡、沙地。
为中旱生植物。分布于中国西北、东北、河北、山西。蒙古、原苏联亦有。。
【生药】:
采集 6~7月采收,洗净,去残叶、细根,晾干。
【药性】:
性味 苦,寒。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止咳,外用消炎。
主治 肺热咳嗽,赤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外用:熬膏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