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35页(6516字)
【概况】:
异名 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枋木(《唐本草》),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干燥后的心材。
原植物 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又名戈方(云南),红苏木(广西)。
历史 本品始见于《南方草木状》。《唐本草》载:“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青熟黑,其木,人用染绛色。”《纲目》载:“海岛有苏枋,其地产此木,今人省呼为苏木。”所述与本品相符。苏木素的抗炎作用已经实验证明与盐酸小檗碱近似。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或蔓生,高5~13cm,树木具刺。小枝灰绿,微被柔毛,有皮孔。双数二回羽状复叶,长达35cm,羽片9~13对,长6~13cm,叶轴被柔毛;小叶7~17对,长圆形,长1~2cm,宽0.6cm,先端圆钝微凹,基部楔形,叶下面具腺点;中脉偏斜。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与叶近等长,密被短柔毛;花两性,花萼斜钟状,萼齿5,反卷,其中4枚成对着生于花梗两侧;花冠黄色具红脉纹,瓣片5,广卵形至倒卵形,长约0.8cm,宽约0.6cm,有爪,雄蕊10,花药深红色,花丝中部以下密被长绢毛;子房密被白茸毛。荚果扁,倒卵状长圆形,长约6~10cm,宽3~4cm,先端有喙,表皮革质,深红色或棕色,被茸毛,不开裂。
种子3~5,倒卵形或长圆形,长约1.5~2cm,宽约1cm,褐黄色。花期3~4月,果期8~10月至翌年3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50页.图2430)。
【生药】:
栽培 适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不耐寒,耐旱。
一般壤土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在3~6月播种,播种前须将种皮磨损,用50~70℃热水浸种12小时至自然冷却后下种,按行距20cm开沟,以6cm株距点播1粒种子,覆土1~1.5cm,再盖草保湿。苗高30~60cm时移栽定植,行株距各2m。也可直播造林。幼苗出土时揭去盖草,结合除草适当施肥。
栽种后,为了促使主干粗大,可将基部下垂枝、弱枝修剪。虫害吹绵蚧壳虫,用5°石硫合剂喷杀;蚜虫为害嫩芽,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外皮及边材,取心材,晒干。药材产于广西、云南、台湾、海南、四川。
鉴别
性状 心材长圆形或对剖半圆柱形,有的连接根部则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或疙瘩状,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暗红棕色或棕红色,可见红黄相间的纵向条纹,具刀削痕、枝痕。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中央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质坚硬沉重,致密。气微香,味微甘、涩。
以粗状坚实、色红黄者为佳。
显微 粉末:黄红色。 ①木纤维成束,橙黄色或无色。
纤维细长,直径9~22μm,壁厚或稍厚,斜纹孔稀疏,胞腔线形或较宽大。
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类方形,壁不均匀增厚,木化。 ②木射线径向纵断面碎片较易见,细胞长方形,长32~60μm,直径16~26μm,壁连珠状增厚,具单纹孔,切向壁纹孔较密,孔沟明显;切向纵断面射线宽1~3列细胞,高约至62个细胞,纹孔显着。
③具缘纹孔导管大者直径约至160μm,多破碎,具缘纹孔排列较密,导管中常含棕色块状物。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约至17μm。 ⑤木薄壁细胞长方形或狭长,长58~108μm,直径约17μm,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 ⑥棕色块呈不规则块状。(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55页.图321)
理化 取样品粉末5g,加乙醇50ml,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0.5%CMC板上,以苏木色素为对照,以氯仿-乙醇(4∶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可见光下检视,可见与苏木色素相应位置有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278页.图193)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锯成3cm的段或镑片或劈成小碎块。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d-α-水芹烯(d-α-Phenllandrene)、罗勒烯(Ocimene)。心材含苏木宁(Sappanin)巴西苏木素(Brazilin)[1]及其相关产物[2],云实素丁(Caesalpin J)、云实素P(Caesalpin P)[3]、原苏木宁A(Protosappanin A)(1)[4]、Protosappanin B[5]、10-OMethylprotosappanin B[6]、Protosappanin E-1和E2[7]、3′-O-Methylbrazilin、苏木醇(Sappano1)(2)、Episappanol、3′-Deoxysappanol、3′-O-Methylsappanol、3′-O-Methylepisappanol、4-O-Methylsappanol、4-OMethylepisappanol、3-Deoxysappanone B、3′-Deoxysappanone B[8]和3-(3′,4′-二羟基苄基)-7-羟基色烷-4-酮(3-(3′,4′-Dihydroxybenzyl)-7-hydroxychroman4-one)及同类化合物[9],此外还含有β-谷甾醇、Octacosanol和Taraxerol等化合物[10]。
(1)protosappanin A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38 [2] Phytochemistry 1985;24(10):2403 [3] Chem Pharm Bull 1985;33(8):3545 [4] Chem Pharm Bull 1986;34(1):l [5] Heterocycles 1986;24(3):601 [6] Chem Pharm Bull 1987;35(9):3615 [7] Chem Pharm Bull 1990;38(6):1490 [8] Chem Pharm Bull 1987;35(9):3597 [9] Chem Pharm Bull 1986;34(6):2506 [10] CA 1988;109:187282c
【药理】:
①抗炎作用 苏木有效成分苏木素对大鼠炎性足垫肿胀及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1]。
②对心血管的作用 在蟾蜍下肢灌流时,苏木水煎剂(1∶1)1ml能使血管轻度收缩,以后用亚硝酸钠也不能使血管扩张;如先用亚硝酸钠,再用苏木同样不能使血管收缩。苏木水煎剂(1∶1)10滴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2],20%苏木水0.2ml并可使枳壳煎剂减弱的心收缩力有所恢复[3],100%苏木水3ml还能解除水合氯醛、奎宁、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尼可丁等对离体蛙心的毒性[4]。 ③中枢抑制作用 100%苏木水0.1ml/kg,不同给药方法,对小鼠、兔、豚鼠均有催眠作用,大剂量尚有麻醉作用,甚至死亡;并能对抗士的宁与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性[3,4]。 ④其它作用 苏木水适量ip或sc可使犬呕吐与腹泻[4];对离体子宫有轻度抑制,若与肾上腺素合用则作用明显[2]。
参考文献 [1] Planta Med 1977;31(3)∶214 [2] 中华医学杂志 1954;40(9)∶708 [3] 中华医学杂志 1955;41(5)∶429 [4] 中华医学杂志 1956;42(6)∶568。【药性】:
性味 甘、咸,平。
①《唐本草》:“味甘、咸,平。” ②《本草拾遗》:“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凉,微辛。” ④《汤液本草》:“甘而酸、辛,平。” ⑤《会约医镜》:“甘、辛、咸,微温。”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三阴经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少阴、足阳明经。” ③《药品化义》:“入肝、胃、大肠三经。”
功效 行血,破瘀,消肿,止痛。
主治 妇人血气心腹痛,经闭,产后瘀血胀痛喘急,痢疾,破伤风,痈肿,扑损瘀滞作痛。 ①《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 ②《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 ③《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6g,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性物瘥。” 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⑥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⑦《医林纂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或熬膏。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者不宜,孕妇忌服。 ①《纲目》:“忌铁。” ②《本草经疏》:“产后恶露已净,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 ③《本经逢原》:“大便不实者禁用。”。【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人参,治产后气喘。
②配桃仁、红花,治妇科血滞瘀阻。 ③配乳香、没药、自然铜,治折跌瘀痛及刀伤出血。 ④配硇砂、大黄,治妇人月水不通、烦热疼痛。
⑤配当归、五灵脂,治经闭腹痛。
方选和验方 ①苏枋饮(《圣济总录》)治产后血运,腹闷,气喘急欲死:苏枋木(末)60g,荷叶(炙)1枚,芍药45g,桂(去粗皮)30g,鳖甲(去裙襕,醋炙)45g。上5味,锉如麻豆大,以水1000ml,藕汁40ml,同煎取400ml,去渣,入红雪30g,分温2服,粥食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 ②苏木散(《痧胀玉衡》)治痧毒血瘀成块,坚硬突起不移:苏木60g,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30g,独活9g,五灵脂21g,降香、姜黄、赤芍药各18g,大黄15g,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12g。为细末,每服6g,温酒送下。
③苏枋木煎(《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烦热疼痛:苏枋木60g(锉),硇砂15g(研),川大黄(末)30g。
上药,先以水600ml,煎苏木至300ml,去渣,入硇砂、大黄末,同熬成膏。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15g。 ④《四川中药志》:“治月经困难、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苏木10g,桃仁10g,当归10g,香附10g,大血藤10g,红花6g,川牛膝12g。水煎服。” ⑤跌打外洗方(《中药基础知识简编》)治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肿疼痛:老苏木9g,归尾12g,赤芍9g,刘寄奴9g,路路通6g,泽兰6g,乳香9g,没药9g。水煎外洗。
⑥苏木四物汤(人民军医 1980;(2))治烧灼性神经痛:当归尾9g,川芎、赤芍、生地、苏木各12g,草乌6g,川乌6g,制南星9g,地龙12g,玄胡9g,忍冬藤3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上肢痛加威灵仙12g;下肢痛加牛膝12g;口渴、烧灼甚者加生石膏30g;大便干结、舌苔黄厚加大黄12g;严重感觉过敏者加磁石15g,远志9g;伴有抽痛感者加木瓜、防己各12g。 ⑦苏木着色汤(北京中医 1987;(3))治白癜风:苏木10g,白蒺藜15g,何首乌20g,茺蔚子10g,蝉蜕10g,赤芍10g,大枣6枚。内服,每日1剂,10剂间隔2~3日。
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每次20~30分钟,1日2~3次。加减:肝肾虚加生地、熟地、枸杞子、黄精、黑芝麻;血瘀加丹参;湿热加茯苓、苡仁、黄芩。 ⑧内服苏木合剂(河南中医 1988;(4))治新鲜外伤性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后肿胀疼痛,或胸腹腰背伤疼痛胀满,大小便闭:苏木10g,红花3g,大黄15g,桂枝10g,当归15g,丹参15g,刘寄奴15g,二花15g,连翘15g,香附15g,元胡10g,制乳没各6g。冷水浸泡2小时,加热煮沸5分钟,过滤,药渣再加水煎煮,如前法,然后将两次滤液混合,1日2次分服。
年老体弱者药量酌减,孕妇忌服。儿童10岁以下服1/2,5岁以下服1/4量。 ⑨外用苏木合剂(河南中医 1988;(4))治软组织扭伤、挫伤后期肿胀疼痛,骨折、脱位固定后肿胀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手术后粘连、循环不良:苏木、当归各10g,红花3g,大黄15g,芒硝30g,荆芥、防风、川芎各10g,连翘30g,桂枝15g,乌药10g,艾叶15g。冷水浸泡2小时,加热煮沸5分钟,过滤,药渣再加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用前加热,先熏后洗,或用毛巾浸药液热敷患处,每次半小时,1日2次,连用1周换药。1月1疗程。
⑩苏木钩藤汤(湖北中医杂志 1991;(2))治足癣:苏木30g,钩藤30g,花椒30g,枯矾6~9g。每日1剂加水4000~4500ml,煎至2500~3000ml,药液温度40~50℃浸泡患足,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2次,3天1疗程。
单方应用 ①《陆川本草》:“治血晕:苏木15g,煎水,加童便150ml,顿服。” ②独圣散(《普济方》)治破伤风:苏枋木为散9g,酒服。 ③《集简方》:“治偏坠肿痛:苏枋木60g,好酒250ml,煮熟频饮。” ④《摄生方》:“治金疮接指:凡指断及刀斧伤,用真苏木末敷之,外以蚕茧包缚完固。” ⑤《果蔬食疗》:“治月经不调:黑豆30g(炒后研末),苏木12g。同煎,加红糖调服。
”。【医药家论述】:
①张元素:“苏木性凉味微辛,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又能破死血,产后血肿胀满欲死者宜之。” ②李时珍《纲目》:“苏枋木乃三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苏方木,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海药》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 ④张璐《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
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症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 ⑤黄宫绣《本草求真》:“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与产后血晕胀满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