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57页(1035字)
【概况】:
异名 杏实(《别录》)。
基源 为蔷薇科杏属部分植物成熟的果实。
原植物 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又名甜梅(《江南录》),杏树(《救荒本草》),杏花(《花镜》),归勒斯(蒙语);及其变种野杏A.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u 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又名西伯利亚杏,西柏日-归勒斯(蒙语)。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又名辽杏。
余项参见“杏仁”条。。【生药】:
采集 夏季果熟时采摘。
【化学】:
未成熟时,含绿原酸、焦性儿茶酚类、鞣质、黄酮等;成熟后含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β-胡萝卜素。挥发油成分为:月桂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异松油烯(Terpinolene)、α-松油醇、苯甲醛、芳樟醇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1
【药性】:
性味 酸、甘,温。
①《千金·食治》:“味极酸。” ②崔禹锡《食经》:“酸,大热。” ③《日华子本草》:“热,有毒。” ④《图经本草》:“杏之类梅者味酢,类桃者味甘。”
功效 润肺定喘,生津止渴。 《随息居饮食谱》:“润肺生津。”
主治 ①《千金·食治》:“其中核犹未硬者,采之暴干食之,甚止渴,去冷热毒。” ②《滇南本草》:“治心中冷热,止渴定喘,解瘟疫。”
使用注意 ①崔禹锡《食经》:“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 ②《本草衍义》:“小儿尤不可食,多致疮痈及上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