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子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484页(3255字)
【概况】:
异名 鸡卵黄(《纲目》)。
基源 为雉科原鸡属动物家鸡的蛋黄。
原动物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余项参见“鸡肉”条。。
【化学】:
每100g含蛋白质13.6g,脂类30g,碳水化物1g,灰分1.6g,Ca 134mg,P 532mg,Fe 7mg,维生素A 3500单位,硫胺素0.27mg,核黄素0.35mg,尼克酸微量[1]。
对氨基苯甲酸0.8μg/g干燥卵黄[2]。蛋白质有卵黄磷蛋白(Vitellin)、卵黄球蛋白(Livetin),其比率为3.6∶1[3],含至少5种唾液酸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4]。
所含大量脂肪性物质中,约10%为磷脂,且以卵磷脂为主;另为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占脂肪酸46.7%),亚油酸(19%),亚麻酸(2.9%),饱和酸(31.4%)[3]。还含胆甾醇约1.3%,葡萄糖(化合及游离)约0.3%,叶黄素(Lutein)和叶黄素的多种异构物,少量胡萝卜素(<0.02mg/100g)[3]。
参考文献 [1] 食物成分表.商务印书馆,1957∶94 [2] ビタミン定量法.南江堂,1955∶523 [3] Thorpe′s Dictionary of applied Chemistry.vol 4.4Ed.1946∶255 [4]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71;275∶474。【药性】:
性味 甘,平。
①《千金·食治》:“微寒。” ②《本草再新》:“甘,平。”
归经 入心、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功效 滋阴润燥,养血息风。
主治 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胎漏下血,烫伤,热疮,湿疹,小儿消化不良。 ①《药性论》:“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治久疟不差。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
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 ②《千金·食治》:“主除热,火灼,烂疮,痓。” ③《日华子本草》:“炒取油,和粉敷头疮。” ④《纲目》:“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⑤《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劳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生服、煮食或以药汁冲服。外用:调药涂或煮熟熬油涂敷。
使用注意 《本草求真》:“多食则滞。”。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12g,黄芩6g,芍药6g,鸡子黄2枚,阿胶9g。
上5味,以水1200ml,先煮三物,取400ml,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140ml,日3服。 ②小定风珠(《温病条辨》)治温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哕,脉细而劲:鸡子黄1枚(生用),真阿胶6g,生龟板18g,童便150ml,淡菜9g。水750ml,先煮龟板、淡菜,约300ml,去滓入阿胶,上火烊化,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再冲童便,顿服之。
③乱发鸡子膏(刘禹锡《传信方》)治孩子热疮:鸡子5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2味相和于铁铫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顷即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热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 ④苦树皮散(《中医验方汇选》)治秃疮:苦树皮30g,鸡子黄12个。
先把鸡子煮熟,取其黄置铁勺内火煎出油,去渣,须将苦树皮研细末,加入鸡子油内调匀即可。用时把患者头发剃去,白开水洗净,然后抹此药。1日换1次药,重者14~15次,轻者4~5次即愈。
⑤《中草药外治验方选》:“治蚀耳疮:川黄连3g,鸡蛋3枚,四季葱白10根。先将黄连碾成极细粉,次将鸡蛋取蛋黄油并同黄连调和成软膏,瓶贮备用。用时先将四季葱白以清水煎汤约100ml,待温,用脱脂棉签蘸汤洗净患耳后根部之脓液。
再取蛋黄油黄连软膏涂之,每日早、晚各1次。”
单方应用 ①《普济方》:“治小儿惊痫:鸡子黄和乳汁。量儿大小服之。” ②《补缺肘后方》:“治卒干呕不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 ③《肘后方》:“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绝:鸡卵1枚,取出黄,去白,纳胡粉令满,壳烧成屑,以酒服2g。” ④《普济方》:“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尽子死:鸡子14枚,取黄,以好酒400ml煮,使如饧,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为度。” ⑤《圣惠方》:“治热毒疮瘥后,瘢痕不灭:鸡子1枚(酒浸七日后取黄),白僵蚕37枚(捣末)。上药与鸡子相和令匀,先以布揩疮瘢赤痛涂之。” ⑥《千金方》:“治鼠瘘:鸡卵1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黄,熬令黑,先拭疮上计令干,以药纳疮孔中。” ⑦《纲目》:“治脚上臭疮:熟鸡子黄1个,黄蜡3g。煎油涂之。” ⑧《吉林中草药》:“治烧伤,湿疹,耳脓:卵黄油加冰片少许,涂上。” ⑨中级医刊 1966;(6):“治烧伤: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置铜锅内以文火加热,待水分蒸发后再用大火,即熬出蛋黄油,过滤装瓶,高压灭菌备用。用时,将蛋黄油直接涂在经清创处理的烧伤创面上,以暴露疗法为佳。涂药后,创面有清凉感,疼痛减轻,渗出减少,结痂快,痂皮自行脱落,一般不留疤痕或疤痕不显。” ⑩山东医刊 1960;(4):“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用时先清理创面,然后用浸有蛋黄油的棉片平敷于上,外加包扎。隔日或隔2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 ⑾广东医学 1966;(3):“治疗皮肤湿疹:将蛋黄油直接涂抹患部,每日1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见减轻,经治3~5次即可获愈。” ⑿赤脚医生 1972;(8):“治小儿消化不良:蛋黄油每天5~10ml,分2次服。一疗程为4~5天。一般服药1~2天后大便次数及性状即明显好转。” ⒀《中国民间小单方》:“治烫伤皮破灼痛:取鸡蛋油涂于患处。” ⒁《中国民间小单方》:“治小儿宿食腹痛:将鸡子黄2枚放入小饭勺内,炼取油料服。” ⒂基层医刊 1983;(6):“治创面延期愈合:用时先将创面脓性分泌物洗净,以75%乙醇消毒创面周围,取棉签蘸鸡蛋油涂于创面,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对大创面分泌物多者可每日2次。” ⒃四川中医 1984;(1):“治小儿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鸡蛋油,1岁以内小儿每次1~1.5ml,1岁以上每次2ml,早晚各1次,连服2日。” ⒄赤脚医生杂志 1979:(5):“治疗轻型婴儿腹泻:蛋黄,充分搅拌,倒入锅内,用文火煨干呈焦黄色并带有香味为止,待冷研末,贮瓶备用。1岁以内婴儿每次3g,2~3岁每次4g,4岁以上每次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呕逆诸疮,则取其除热引虫而已。” ②黄元御《长沙药解》:“鸡子黄,补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断呕吐。《伤寒》黄连阿胶汤,用之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者,以其补脾而润燥也。
《金匮》百合鸡子汤,用之治百合病吐之后者,以其涤胃而降逆也。
排脓散,用之以其补中脘而生血肉也。”“温润淳浓,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