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苦参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626页(875字)

【概况】:

异名 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基源 为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种子。

原植物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余项参见“苦参”条。

【生药】:

采集 7~8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去其荚壳,取种子,晒干。

【化学】:

种子含脂肪油约14.76%。

另含金雀花碱(Cytisine)[1]。又谓含Baptifoline[2]

附 出上的子叶(Epigeal)中含△7-去氢槐胺碱(△7-Dehydrosophoramine)和5-表-槐果碱(5-Epi-sophocarpine)[2]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95 [2] Dictionary of Alkaloids.lndex.Chapman and Hall Ltd.,1989∶589。

【药性】:

性味 《纲目》:“苦,寒。”

功效 明目、健胃、驱蛔虫。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急性菌痢:苦豆研末,分装胶囊或压制成片。每次服0.5g,1日4次。”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大便秘结:苦参子10粒,吞服。” ③中级医刊 1983;(5):“治扁桃体炎、阴道滴虫:苦参子研粉装胶囊,每只0.3g,每日3次,小儿酌减。口服。

” ④中级医刊 1983,(5):“治疖肿、疮疡:苦豆子粉50g,加芒硝50g,温开水调成糊状,外敷局部。”

上一篇:苦参注射液(3) 下一篇:苦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