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树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630页(2183字)
【概况】:
异名 苦皮子(《四川中药志》),山熊胆(新医学1972),赶狗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青鱼胆、苦胆木(《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苦木科苦木属植物苦木的茎皮或根皮。苦木属全世界约6种;中国有2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 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P.ailanthoides(Bge.)Planch.;Simaba quassioides D.Don],又名土樗子、苦楝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余项参见“苦木”条。
。【化学】:
树干含苦木苦素(Quassin)、异苦木素(Picrasmin)。
又含苦树素(Picrasin)A、B、C、D、E、F、G及苦木半缩醛(Nigakihemiacetal)A、B、C和苦木内酯(Nigakilactone)A、B、C、D、E、F、H、J、K、L、M、N,并含苦木萜醇(Nigakinol)、苦木碱A(1-Carboethoxy-β-carboline)、B(1-Carbomethoxy-β-carboline)、C(1-Formyl-β-carboline)、D(4,5-Dimethoxycanthin-6-one,亦称Methylnigakinone)、E(Canthin-6-one)、F(4-Methoxy-5-hydroxycanthin-6-one,亦称Nigkinone)、G(1-Vinyl-4,8-dimethoxy-β-carboline)、H(Crenatidine)、I(4-Methoxy-1-vinyl-β-carboline)、J(Harman)、K(Harmine)、L(1-Hydroxymethyl-β-carboline)。树皮含Picrasidine I、J、K、P和T[1]。
附 根含Picrasidine A,F,G,H,L,M,N,O,P,Q,R,S[2]。
又含苦木双碱甲(Kumujansine)、苦木双碱乙(Kumujantine)及一新的Picrasidine即8-甲氧基-1,2,3,4-四氢-1,3,4-三羰基-β-卡巴啉[3,4]
参考文献 [1] Dictionary of Alkaloids.Chapman Hall Led,1989∶359,364,539,848,849,850 [2] 药学学报 1988;23(4)∶267 [3] CA 1991;114∶58871y。
【药理】:
抗蛇毒作用 本品60%醇提物50g/kg ig,对100%致死量眼镜蛇毒中毒小鼠有保护作用,保护率66.7%。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3;14(4)∶170
【药性】:
性味 苦,寒。
有毒。 《四川中药志》:“寒,苦。有毒。”
功效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 菌痢,胃肠炎,胆道感染,蛔虫病,急性化脓性感染,疥癣,湿疹,烧伤。 ①《中国树木分类学》:“泻湿热,杀蛔虫,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毒。治痧气及胃肠炎,肺炎,恶性疟疾。” ③《四川中药志》:“洗疮毒,治虫疮。” ④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湿止痒。治毒蛇咬伤,烧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草药通讯 1972;(2):“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苦木2份,金樱根1份。水煎3次,第1次煮沸2小时,第2、3次各煮沸1小时半,过滤并合并滤液,浓缩成膏。外敷。” ②山熊胆片(新医学 1972;(3))治多发性疖肿:山熊胆制成片(每片相当原生药0.4g),每次7片,每日3次。
亦可用于治疗胆道感染,山熊胆片6片1次,每日3次。
③苦木注射液(中国中药杂志1991;(1))治各种毒蛇咬伤:苦木茎皮经乙醇提取有效成分后,挥尽乙醇,加注射用水配成。过滤,灌封,100℃灭菌30分钟,即得。
每支2ml,(相当于生药8g)。每日3次,每次1~2支,肌肉注射。
单方应用 ①新医学 1972;(3):“治痢疾:苦树皮研粉,每次1~3g,每日3~4次。” ②新医学 1972;(3):“治烧伤:先用山熊胆水溶液洗涤创面,然后涂上山熊胆软膏或用山熊胆粉剂撒在创面上。”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水疮,头癣:苦树皮适量,研粉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