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203页(1634字)
【概况】:
异名 红珊、火树(南京药学院《药材学》)。
基源 珊瑚为矶花科动物红珊瑚属的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
原动物 珊瑚一般指桃色珊瑚Corallium japonicum Kishinonye或其同属动物。
历史 珊瑚最早记载于《唐本草》。苏颂谓:“今广州亦有,云生海底作枝柯状,明润如红玉,中多有孔,亦有无孔者。”寇宗奭曰:“珊瑚有红油色者,细纵纹可爱。有如铅丹色者,无纵文,为下品。
入药用红油色者。”珊瑚种类很多。
一般以红色者为佳,与古代本草记载相符,珊瑚有人认为系动物类药材,应列入动物类,有的现代文献如《药材学》、《中药志》1961年版)已列入动物类药中。但古代本草列为矿物药,已成传统习惯,并且其主成分为方解石等。
形态 珊瑚多为树枝状群体,分枝细,其表面有多数水螅体,称为珊瑚虫。虫体所分泌之石灰质或角质之骨骼,即谓“珊瑚”。
其形如树,明润鲜红,中有八孔者,称为八射珊瑚。红珊瑚属即为此类。
产状 产于暖海,常生长于海底岩礁上,红珊瑚分枝最密,小枝较短,骨骼红色。
产地 主产于中国台湾、广东、福建、东沙、中沙及西沙群岛等地。。【生药】:
采集 潜水或乘船出海,用网垂入海底,将珊瑚拉入网内或挂网上,取出,拣净杂质。
药用主为工艺制品的残余碎块。
鉴别 珊瑚完整者为小树状。
药材一般均碎断成略弯曲的短棒状。
长短不一,直径2~5mm。有分枝或有小突起。红色。表面有明显的细纵纹理,有的不甚明显。具瓷样光泽。质坚硬而脆、可折断,断面较平坦,与表面颜色一致;个别粗者有小小孔洞。气味均无。遇稀盐酸即泡沸。
加工炮制 常用的炮制品为珊瑚细粉:将珊瑚洗净,晒干,打碎,研磨成极细粉。
贮藏 置干燥处,防尘。。【化学】:
珊瑚主成分为碳酸钙。并含有Mg、Si、Fe、Al、Sr、Cu等元素,以及微量Mn、Ti、Co、Ni、Zn、Pb等元素。
参考文献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78
【药性】:
性味 甘,平。
①《唐本草》:“甘,平。”
功效 镇惊安神,去翳明目。
主治 惊风癫痫,角膜云翳,吐血,衄血。
①《唐本草》:“主宿血,去目中翳,鼻衄,末,吹鼻中。” ②《海药本草》:“主消宿血,风痫等疾。” ③《日华子本草》:“镇心,止惊,明目。” ④《纲目》:“点眼,去飞丝。”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6g。
外用:研细末点眼。。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珊瑚散(《圣惠方》)治小儿眼有障翳:珊瑚研如细粉。
每点时,取如黍米大,纳在翳上,日再点之。 ②《本草经疏》:“去肤翳:珊瑚、贝子、珍珠、琥珀、石蟹;为极细末,点入目中。” ③《方脉正宗》:“治心神昏冒、惊痫卒倒、或怔忡烦乱:大红珊瑚、琥珀、珍珠各3g,研极细末;人参、白术、当归、胆星各9g,共研末。和珊瑚等末,每服3g,灯心汤调下。
” ④《中国动物药》:“治心肺郁热、吐衄:珊瑚研极细粉,每次0.6g,用百合10g,煎煮成糊状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