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柳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428页(1924字)

【概况】:

异名 柳树叶(统称)。

基源 为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的叶。

原植物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余项参见“柳枝”条。。【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收叶。

【化学】:

含水杨甙0.2%[1]、及邻苯二酚[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6 [2] 中草药 1985;16(12)∶7

【药理】:

参见“柳枝”条。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本草再新》:“苦,凉。” ②《纲目》:“苦,寒。”

归经 《本草再新》:“心、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透疹,利尿,降压。

主治 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乳腺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高血压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丹毒,烫伤,关节肿痛,牙痛。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 ②《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 ③《纲目》:“疗白浊,解丹毒。” ④陶弘景:“疗漆疮。” ⑤《本草再新》:“平肝,散热,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⑥《中医大辞典》:“关节痛肿,慢性气管炎,急性肝炎,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结石,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熬膏涂。。【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中国民间草药方》:“治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等症:垂柳叶30g,玉米须20g,毛菜20g,夏枯草20g。水煎服,1日3次。”

单方应用 ①《濒湖集简方》:“治小便白浊: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②《慈惠小编》:“治下痢后成腌水,险症也:柳叶煎汤(服)下,如止,可救。起病不多日下腌鱼水,年少者方可治,老者难治。

” ③《子母秘录》:“治小儿丹,烦:柳叶500g,水2000ml,煮取600ml,去渣,搨洗赤处,日7~8度。” ④《肘后方》:“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煮柳叶若皮,洗之;亦可纳少盐。此又疗面上疮。” ⑤《圣惠方》:“治眉毛痒落:垂柳叶,阴干,捣罗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铁器中调。夜间涂之,渐以手摩令热为妙。” ⑥《福建药物志》:“治背痈:垂柳鲜叶、鲜丝瓜(如有八棱丝瓜-粤丝瓜更佳)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⑦《常见病验方选编》:“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取柳叶适量,切碎,加水浸泡1天,过滤。滤液加温,浓缩成膏(当其成稀粥状时,掏入盆内,以水浴浓缩成膏),敷患处,每隔3~5天换药1次。

” ⑧《临床验方集锦》:“治急、慢性肾盂肾炎:垂柳枝叶60g,粪箕笃6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⑨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疖肿,乳腺炎:柳树叶切碎煮烂,过滤,除去残渣,浓缩至糖浆状。备用外敷。

” ⑩新疆《新医药通讯》1972;(3):“治疗炎症感染:用柳树嫩枝叶制成注射剂(每1ml含生药1g),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ml,小儿酌减。” ⑾广西百色地区《卫生简讯》1972;(5):“治疗高血压病:鲜柳叶250g,加水煎成100ml,2次分服,6天为1疗程。” ⑿新疆《新医药通讯》1972;(2):“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将柳叶制成糖衣片(每片相当于生药2g),内服。开始每日8~10片,2~3次分服,连服3~4周;以后日服3次,每次5片,服至痊愈。

儿童剂量酌减。” ⒀河南中医 1987;(2):“治疗烫伤:将采集的鲜柳叶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煎煮2次,去渣,药液合并一起浓缩成粘稠状液体,放置室温加入相当于该粘液重量一半的凡士林,调匀即可。若长期保存要加入少量防腐剂,调匀贮瓶备用。当水、火烫伤后,立即用此药膏涂抹一层,然后用消毒纱布2~3层轻轻覆盖,再用胶布在伤面之外固定,以防粘结。

2~3天换1次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