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厚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465页(12033字)

【概况】:

异名 厚朴实(《纲目》),厚朴子、赤朴(《别录》),厚皮(《吴普本草》),川朴、紫油厚朴(通称)。

基源 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

原植物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和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la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

历史 本品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别录》载:“厚朴生交趾、冤句。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

”又载:“今出建平、宜都(湖北)极厚,肉紫色为好,壳薄而白者不佳。”《图经本草》载:“今洛阳、陕西、江淮、湖南、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以梓州(四川)、州(四川江油)者为上。木高三四丈,径一二尺。春生叶如槲叶,四季不凋。

红花而青实,皮极鳞皱而厚,紫色多润者佳,薄而白者不堪。”《本草衍义》载:“今伊阳县(河南)及商州(四川宜宾)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厚而紫色有油。”据以上诸本草的描述厚朴的产地、植物形态、药材质量等,可知厚朴的来源有多种,其中指出“紫色多润者佳”,并参考《纲目》的附图与现在使用的正品厚朴基本相同。但《纲目》载:“朴树肤白肉紫叶如槲叶,五六月开细花,结实如冬青子,生青熟赤,有核,七八月采之味甘美”。

证之以《植物名实图考》厚朴条下的“滇南生者叶如楮叶,乱纹深齿,实大如豌豆谓之云朴,亦以冒川产……”。及卷三十六滇厚朴之图,则显然是另一种植物,为厚壳树科(Ehretiaceae)的榛叶厚壳树(Ehretia corylifolia C.H.Wright)

形态 厚朴为落叶乔木,高达15m。

树皮厚,紫褐色,幼枝淡黄色,有绢毛。单叶互生;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楔形,长20~45cm,宽12~24cm,全缘或略波状,上面绿色,下面有白色粉状物;叶柄长2.5~4.5cm、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枝顶,花粗短,有毛;花被片9~12或更多,白色,芳香;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着生于伸长的花托上。

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形,长约12cm;蓇葖果木质。花期4~5月。

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87页.图1573)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坡地。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及甘肃南部。

凹叶厚朴与厚朴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先端凹陷成2钝圆浅裂片,深裂2~3.5cm。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广西等地。。

【生药】:

栽培 宜凉爽湿润气候,不宜酷暑或阴雨连绵。

土壤以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于3~4月用种子育苗,播前将种子用冷水浸泡7~10天,取出后晒15分钟,当种皮略有开裂时播种。条播行距30cm,沟深3~4cm,每亩用种量11~17kg。

播后覆土盖草,保持土壤湿润。培育2~3年,幼苗高达70cm时移栽定植,按株行距各2.5~3m穴栽。亦可利用老树周围的蘖生苗进行分株和压条繁殖。栽培数年内,每年春、秋季结合中耕除草,施厩肥或堆肥各1次。病害根腐病,可淋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虫害白蚂蚁,用灭蚁灵粉毒杀,或挖巢灭蚁。

采集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烫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药材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浙江、福建。

鉴别

性状 ①干皮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约2~7m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3~8mm,习称“靴筒朴”。

外表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栓皮有时鳞片状易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被刮去粗皮者,表面较平坦,黄棕色,内表面较平滑,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油润,不易折断,断面外部灰棕色,颗粒性,内部紫褐色或棕色,富油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

气香,味苦带辛辣感。 ②枝皮(枝朴)皮薄单筒状,长约10~20cm,厚1~2mm;表面灰棕色,具皱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嚼后残渣亦较多。

余同干皮。 ③根皮(根朴)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劈破,有的弯曲似“肠”,习称“鸡肠朴”,长18~23cm,厚1~3mm;表面灰棕色,有横纹及纵皱纹,劈破处纤维状。

质硬,易折断。嚼之残渣较多。

余同干皮。均以肉厚、内表面紫棕色、油性足、断面有小亮星、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①厚朴粉末:棕色。 1)石细胞大多成群,也有单个散离的,不规则分枝状者一般较大,长约至220μm,类长圆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者直径11~58μm,壁厚约至20μm。 2)纤维,颇长,直径15~32μm,壁极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胞腔线形。 3)油细胞,椭圆形、卵圆形或类圆形,直径64~86μm,长83~100μm,壁稍厚,木化,内含黄棕色油滴状物。

4)筛管分子,端壁复筛板的筛域较大,筛孔明显,侧壁上也有较小的椭圆形筛域。 5)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波状弯曲,微木化。

此外,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中常含颗粒状物及棕色物,偶有草酸钙方晶,淀粉粒多已糊化。(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21页.图304) ②凹叶厚朴粉末:棕色,与厚朴的区别点:1)石细胞不规则分枝状者一般较大,有的延长,长约至326μm,分枝较长,少数尖突,壁厚10~37μm,胞腔狭细或部分不明显,长方形、类方形或类圆形者直径11~48μm,壁厚至22μm。

2)纤维甚长,有的边缘作锯齿状,直径10~32μm,壁极厚,木化,层纹可察见。3)油细胞直径25~100μm,长至120μm,壁非木化或木化。

4)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复粒由2~5分粒组成。(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23页.图305)

理化 ①取样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对照,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距15cm,取出,晾干,喷1%香草醛硫酸试液,于100C加热10分钟,厚朴酚显玫瑰红色,和厚朴酚显紫红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289页.图201-1A) ②取样品粉末适量,加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厚朴酚、和厚朴酚为对照,以苯-甲醇(9∶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厚朴酚显蓝紫色荧光。和厚朴酚显暗紫色荧光。(图见同上.289页.图201-1B)

加工炮制 ①厚朴 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②姜厚朴 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或取生姜切片,加水与厚朴同煮至汁水尽,取出厚朴,切丝,干燥。每100kg厚朴,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化学】:

树皮含厚朴酚(Magnolol)(1)[1,2],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Isomagnolol)、和厚朴酚(Honokiol)[3]、辣薄荷基厚朴酚(Piperitymagnolol)、辣薄荷基和厚朴酚(Piperitylhonokiol)、二辣薄荷基厚朴酚(Dipi-peritylmagnolol)、龙脑基厚朴酚(Bornylmagnolol)[7],厚朴三醇(Magnatriol)[7]、β-桉醇(β-Eudesmol,Machilol)[1]、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4]、木兰碱、氧化黄心树宁碱、番荔枝碱、白兰花碱[5]、单萜基厚朴酚(Monoterpenylmagnolol)、厚朴木脂体A、B、C、D、E、F、G、H、I(Magnolignan A、B、C、D、E、F、G、H、I)、厚朴三酚B(Magnotriol B)[7],厚朴醛(Magnaldehyde)B,C[7]

挥发油中主含桉醇(Eudesmol),以及α-蒎烯、β-蒎烯、对聚伞花烯、1,4-桉叶素(1,4-Cineol)、α-柠檬烯(α-Limonene)、蒈烯-3(Carene-3)、芳樟醇、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松油醇-4(Terpinen-4-ol)、α-松油醇、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乙酸芳樟醇酯(Linalyl acetate)、石竹烯、α-葎草烯、α-烯(α-Copaene)、香橙烯(Aromadendr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α-雪松烯(α-Cedrene)、榄香醇(Elemol)、α-檀香萜醇(α-Santalol)、亚丁基环己烷(Butylidenecyclohexane)、愈创醇(Gua-iol)、β-愈创醇、愈创木薁(Guaiazulene)、Globulol、Cardinol[8]。其它还有芥子醛、1-(4-羟基-3-甲氧基苯)-2-[4-(ω-羟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1,3-二醇等[7]

参考文献 [1]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上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503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315 [3] CA 1953;47∶8175d [4] 西北兽医学院校刊 1953;4∶5 [5] 原色和汉药图鉴(日).下册.保育社, 1980∶146 [6] J Nat Prod 1991;54(3)∶816 [7] Chem Pharm Bull 1991;39(8)∶2024 [8] Planta Med 1990;56(1)∶129。【药理】:

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厚朴的乙醚浸膏0.5,1.0g/kg ip可抑制小的自发活动,并能对抗由甲基苯丙胺或阿朴吗啡所致的兴奋作用。

厚朴酚与异厚朴酚等也具有显着的中枢抑制作用。厚朴的乙醚浸膏可使大鼠自发脑电波变为高幅慢波,给药数小时后,脑内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有所增加,而对儿茶酚胺的含量无明显影响[1]。厚朴酚以及和厚朴酚以250mg/kg剂量ip给于小鼠,表现持续而长时间的中枢抑制作用及肌力下降作用,并在给药30~60min后作用达到最强,抑制作用持续3h以上。这一作用模式与乙醚提取物类似。在用量相同时,厚朴酚比和厚朴酚强。厚朴的乙醚提取物对由于士的宁、印防己毒素、戊四唑等诱发的痉挛有强烈的抑制作用[2]。厚朴酚的中枢抑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多突触反射而引起肌肉松弛作用,抑制脊髓兴奋性传导物质的前体谷氨酸的作用而产生脊髓抑制作用[2]。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厚朴煎剂对蟾蜍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低于肌松剂量的厚朴生物碱,从股静脉给于麻醉,可引起血压急剧下降,10~15min内基本恢复,im给药也可迅速降压,7~8min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降压效果可维持1h以上,这种降压作用不能被抗组胺药物异丙嗪(8mg/kg)所对抗。

在一般肌松剂量下的生物碱,实验动物的心电图并不出现重要的病理性变化,只是在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而人工呼吸尚未开始的短暂时刻,可出现ST-T变化或早搏,甚至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现象,在人工呼吸开始以后,即使生物碱剂量再增加,心电图表现逐步好转,表明这种在呼吸抑制过程中出现的心电图变化是由于缺氧造成的继发性影响[3]。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厚朴煎剂对离体肠管及支气管均呈兴奋作用。

对小鼠离体肠管厚朴煎剂浓度在1∶166时,呈现兴奋,而浓度加大至1∶100时则转为抑制,对豚鼠的作用与小鼠类似,但兴奋作用不明显,而抑制作用更明显。生物碱iv,可使麻醉猫在体小肠张力下降[4]

④肌肉松弛作用 厚朴中提出的水溶性生物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iv可使兔垂头剂量为13.8mg/kg,用相同剂量反复给兔静注,其肌松作用并不减弱,表明无快速耐受现象。在大白鼠的膈神经-膈肌标本试验中,30%的生物碱可使膈肌收缩幅度减小40%左右,当浓度增高至40%时,膈肌收缩幅度几乎呈停止状态,小鸡iv生物碱40mg/kg以上时,呈弛缓性瘫痪,其作用与iv筒箭毒碱(0.5mg/只)相似。表明这种生物碱可能属于非去极化型的肌肉松弛剂。这种生物碱碘甲烷化合,活性明显提高[3]

厚朴酚和异厚朴酚具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较大剂量时,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

在小鸡脊髓反射试验中,厚朴酚和异厚朴酚ip给药均能明显抑制伸肌反射,此作用可被大剂量士的宁所拮抗,可认为它们属于非箭毒样的肌松剂,且其作用比美乃新(Mephenesin)为强,表明厚朴酚与异厚朴酚具有特殊而持久的肌肉松弛活性[4]。厚朴酚3×10-5mol/L浓度剂量通过腹侧脊髓动脉给予蛙时,仅使前根反射电位徐徐下降,而后根电位几乎无影响。

厚朴酚的作用与通过膜稳定化而起作用的,与唛酚生或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不同,对前根呈现高度亲和性。

厚朴酚能显着地抑制谷氨酸的作用,而对GABA则完全没有作用。表明厚朴酚在脊髓中通过与递质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作用,而且这种作用特异性很高,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2]。 ⑤抗溃疡作用 厚朴酚100mg/kgip或十二指肠内给药,对大鼠用Shay’s幽门结扎,水浸应激性等所致的胃溃疡有50%以上的预防作用,sc给药亦有效,胃内给药则无效。

对水浸应激性溃疡,上述剂量sc或ip给药的抑制率分别为58%和48%。100mg/kg ip以及十二指肠内给药,对于幽门结扎6h后胃液分泌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69%和53%(50~200mg/kg之间成量效关系),ig给药的抑制率为21%。对麻醉大鼠的胃灌流标本,iv胃泌激素10μg/kg及氨甲酰甲胆碱(Bethanechol,一种拟副交感神经药)100μg/kg后,ip厚朴酚100mg/kg,其对胃酸分泌的抑制率分别为21%和22%。10mg/kg的厚朴酚十二指肠内给药,对胃泌激素(100μg/kg,sc)及组胺(200μg/kg,sc)的胃液分泌作用的抑制率为32%和19%[5]

⑥抗菌作用 厚朴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320对肺炎球菌,1∶160对甲型链球菌,1∶80对乙型链球菌和痢疾杆菌,1∶40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0对霍乱弧菌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6]。厚朴乙醇浸液于试管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7]

1∶64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强度超过合霉素6倍[15]。1∶7对犬小芽孢癣菌、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及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8]。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显着的抗菌作用[9]

用试管稀释法测得厚朴酚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包皮垢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μg/ml,和厚朴酚的最低抑菌浓度对枯草杆菌为5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μg/ml,对包皮垢分枝杆菌为7.5μg/ml[1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变异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μg/ml[[11]。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和厚朴提取物对主要致龋病原菌-变异链球菌有高效快速杀菌作用,口服毒性很小[12]

和厚朴酚、厚朴酚等对用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激活的Epstein Barr病毒有显着的抑制作用[13,14]。 ⑦体内代谢 用环14C标记的厚朴酚1次po给于大鼠,血药(放射性)浓度有2个峰值,1个在15min时,另1个在给药后8h,药物大部分分布在肠胃道和肝脏,其次在肾脏、胰腺和肺,在胆汁中分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环14C厚朴酚-2-O-葡糖醛酸甙。

在po或ip给药后在12h内,大部分放射活性在粪和尿中消除。经144h的观察,po给药在粪中可收集到72%放射性代谢产物,而尿中约为7.4%,ip给药时,粪中为67%,尿中为12%[16]。 ⑧其它 厚朴的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TPA促进小鼠皮肤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3]

毒性 厚朴煎剂小鼠1次ig60g/kg,观察3d,未见死亡。

ip煎剂的小鼠LD50为6.12±0.038g/kg。木兰箭毒碱ip的LD50为45.55mg/kg。厚朴煎剂给猫iv的MLD为4.25±1.258g/kg,在一般肌松剂量下,对实验动物心电图无影响,大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而死亡[4]

参考文献 [1]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76;72(3)∶11P [2] 药学通报 1985;20(9)∶522 [3] 新医药学杂志 1974;(5)∶42 [4]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71 [5]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82;80(1)∶31 [6] 中华医学杂志 1955;(6)∶536 [7] 植物学报 1953;2(2)∶312 [8]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79;75(2)∶60p [9]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82;80(1)∶31 [10] J Pharm Sci 1981;10(8)∶951 [11] Planta Med 1982;44(2)∶100 [12] 中成药研究 1983;(9)∶30 [13] J Nat Prod 1991;54(3)∶816 [14] Planta Med 1990;56(6)∶653 [15] 北京医学院学报 1959;(1)∶75 [16] Chem Pharm Bull 1986;34(1)∶158。【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①《本经》:“苦,温。” ②《别录》:“大温。” ③《药性论》:“苦、辛,大热。”

归经 脾、胃、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足太阴、手足阳明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脾、胃经。” ③《本草经解》:“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功效 温中下气,化湿行滞。

主治 胸腹胀满,消化不良,肠梗阻,痢疾,痰饮喘咳。

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②《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 ③《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

”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脏不安。

调关节,杀腹脏虫,明耳目。” ⑤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⑥《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②《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 ③《本草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于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侯;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枳实,治胃腑实邪积滞,腹满胀痛。

②配枳壳、木香,治气滞食积,脘腹胀满。 ③配黄连、蔻仁,治脾胃湿热,脘痞,纳少,苔黄腻。 ④配苍术、陈皮、藿香,治湿阻气机所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肢体倦怠。 ⑤配大黄、枳实,治腹满痛大便闭。

⑥配干姜、乌药、泽泻,治寒湿泻痢。 ⑦配郁金、香附,治肝郁气逆,胸胁胀痛,嗳气呃逆。

⑧配山楂、麦芽、神曲,治饮食不节引起的消化不良。 ⑨配麻黄、杏仁、半夏,治痰湿壅滞,咳嗽喘逆。

⑩配草果、常山、槟榔,治疟疾。

方选和验方 ①厚朴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久痢不止:厚朴、干姜、阿胶各6g,黄连15g,石榴皮、艾叶各9g。

上6味,以水700ml,煮取200ml,分2次服。 ②厚朴大黄汤(《金匮要略》)治支饮胸满:厚朴15g,大黄18g,枳实9g。

上3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分2次温服。 ③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厚朴12g,大黄6g,枳实6g。上3味,以水700ml,先煮厚朴、枳实2味,取300ml,纳大黄,煮取180ml,温服,以利为度。

④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30g,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15g,干姜2.1g。

上为粗散。每服15g,用水300ml,加生姜3片,煎至150ml,去滓,空腹时温服。

服药期间,忌一切冷物。 ⑤佐关煎(《景岳全书》)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肾气未损:厚朴(炒)3g,陈皮(炒)3g,山药(炒)6g,扁豆(炒)6g,炙甘草2.1g,苓6g,泽泻6g,干姜(炒)3~6g,肉桂3~6g。

上药用水300ml,煎服。

如腹痛甚者,加木香0.9~1.5g,或吴茱萸亦可;如泻甚不止,酌加破故纸或肉豆蔻。 ⑥抑扶煎(《景岳全书》)治寒湿泻痢初起,气血未衰,脾胃未败或脘腹胀痛,或呕吐恶心:厚朴、陈皮、乌药各4.5g,猪苓6g,泽泻6g,炙甘草3g,干姜(炮)3~6g,吴茱萸(制)1.5~2.1g。用水400ml,煎取200ml,空腹时温服。

气滞痛甚者,加木香1.5~2.1g,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6g;如寒湿盛者,加苍术4.5g。 ⑦七宝饮(《简易方》)治一切疟疾,无问寒热多少先后,连日间日;及不服水土,山岚瘴气,寒热如疟等:厚朴(姜汁制)、陈皮、甘草(炙)、草果仁、常山(鸡骨者)、槟榔、青皮各等份。上药咀。每服15g,用水250ml,酒70ml,煎取160ml,去滓。露一宿,次早温服,睡片时。寒多加酒,热多加水,须慢火煎令熟,不吐不泻,一服即效。

服药后忌饮热茶汤1日。身体虚怯及平素脾胃虚寒者忌用。

⑧平胃散(《博济方》)治脾胃气不和: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75g,甘草(炙)45g,苍术(米泔水浸2日,刮去皮)120g,陈皮(去白)75g,上4味,为末。

每服3g,水300ml,入生姜、枣子同煎7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

或杵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盐汤嚼下,空心服。

⑨《湖北中草药志》:“治寒湿中阻,腹满便溏:厚朴、陈皮、茯苓各9g,草豆蔻、木香、干姜、炙甘草各3g。水煎服。” ⑩《安徽中草药》:“治咳喘胸满:厚朴6g,麻黄、五味子、干姜各4.5g,苦杏仁、生石膏(先煎)各9g,细辛3g。煎服。” ⑾通结汤(四川中医 1988;(10))治急性肠梗阻:厚朴、桃仁、赤芍、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当归、乌药各15g,炒莱菔子7.5g,木香10g,枳实12g。蛔虫成团所致肠梗阻加槟榔、川楝子各10g,乌梅15g,川椒3g,并口服食醋、植物油各100ml。

服药72小时无效者转外科手术治疗。 ⑿通里解毒汤(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4))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中:厚朴、枳壳、大黄、桃仁、红花、赤芍、黄芩各9g。

莱菔子、蒲公英、败酱草各30g,丹参15g,元胡1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服,术前服2剂,术后服3剂,手术前后均不禁食。 ⒀排气汤(辽宁中医杂志 1990;(9))治结肠曲综合征:厚朴12g,枳实15g,乌药12g,木香15g,沉香(后下)3g,白芍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

肝气郁结加柴胡、香附、生麦芽;寒邪入里加干姜、草蔻仁、高良姜;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茯苓、砂仁;精神紧张加朱砂、琥珀;失眠加黄连、肉桂、枣仁。 ⒁止泻糖浆(湖南中医杂志 1987;(4))治小儿腹泻:厚朴、黄连、陈皮、甘草各5g,葛根、苍术、黄芩各7g,茯苓、麦芽、扁豆各10g。

水煎取汁,加白糖适量,每日4次,每次50ml,3天为1疗程。

⒂五厚汤(中级医刊 1982;(10))治肠激惹综合征:厚朴、五味子、黄芪、石榴皮各10g,乌梅3个,鸡内金3g。

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医药家论述】:

①李杲:“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 ②朱震亨:“厚朴,气药也。温而能散,消胃中之实也。”“厚朴能治腹胀,因其味辛以提其气。” ③王好古《汤液本草》:“《本经》云厚朴治中风、伤寒头痛,温中益气,消痰下气,厚肠胃,去腹胀满。果泄气乎?果益气乎?若与枳实、大黄同用,则能泄实满,《本经》谓消痰下气者是也。若与橘皮、苍术同用,则能除湿满,《本经》谓温中益气者是也。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痛。与治痢药同用,则厚肠胃。

大抵用苦则泄,用温则补。

”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气血痹死肌者,盖以风寒外邪,伤于阳分,则为寒热头痛;风寒湿入腠理,则气血凝涩而成痹,甚则肌肉不仁,此药辛能散结,苦能燥湿,温热能祛风寒,故悉主之也。《别录》又主温中、消痰、下气,疗霍乱,又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心烦满者,何莫非肠胃气逆壅滞,及痰饮留结,饮食生冷所致?得此下泄开通,温热暖肾,则诸证不求其止而止矣。至于淋露,虽属下焦为病,然多因胃家湿热下注;三虫亦肠胃湿热所生,苦能燥湿杀虫,故亦主之也。

《本经》又主惊悸,及《别录》除惊去留热者,皆非其所宜。惊悸属心虚,于脾胃绝无相干,气味大温之药,又岂能去留热哉。至益气厚肠胃,盖亦指邪气去正气自益之谓,积滞消肠胃自厚之意耳,非消散之外,复有补益之功也,用者详之。”“厚朴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肠鸣,虚吼,痰饮吐沫,胃冷呕逆,腹痛泄泻及脾胃壮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耆至成喘胀,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 ⑤倪朱谟《本草汇言》:“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故前古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呕逆泻利,虫积痞积,或肺气胀满,痰涎喘嗽,或胃气壅滞,水谷不行,用此消食化痰,去湿散胀,平土、金二脏,以致于中和也。”“沈孔庭云:厚朴辛苦温燥,入脾胃二经,散滞调中,推为首剂。然配他药,无往不可,与枳实、大黄同用,则泄实满,故大柴胡汤用之;与陈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故平胃散用之;与人参、白术、麦蘖同用,则治虚满,故调中汤用之;又同半夏、胆星,能燥湿清痰;同甘草、白术,能和中健胃;同枳壳、莱菔子能下气宽肠;同紫苏、前胡能发散风寒;同山楂、枳实能疏气消食;同吴萸、肉桂能行湿燥阴,实有理气行气之功。但气之盛者,用无不验,气之弱者,宜少用之。

” ⑥陈念祖《本草经读》:“厚朴,气味厚而主降,降则温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故所主皆为实症。中风有便溺阻隔症,伤寒有下之微喘症,有发汗后腹胀满症,大便硬症,头痛有浊气上冲症,俱宜主以厚朴也。至于温能散寒,苦能泄热,能散能泄,则可以解气逆之惊悸。能散则气行,能泄则血行,故可以治气血痹而死肌也。

宽肠下气,《经》无明文,仲景因其气味苦温而取用之,得《本经》言外之旨也。” ⑦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厚朴,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哕,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本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厚朴麻黄汤用治咳而脉浮。

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黄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能入肝,平肝之横恣,以愈胁下掀疼。

……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

上一篇:厚皮树 下一篇:厚朴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