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槁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487页(1377字)
【概况】:
异名 楠木根(《南宁市药物志》),大疳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厚皮楠、香胶木、山胶木、青桐胶、牛耳枫、山加龙、潺果、三苦花(《中药大辞典》),潺槁树(《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木姜子的根、茎叶、叶或种子。
原植物 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
形态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高3~15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内皮有粘质,嫩枝、叶柄、叶下面、花序多少被灰黄色绒毛。
叶柄长1~2.6cm,叶片革质,互生,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5~10~26cm,宽5~11cm,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钝或近圆形,幼时两面均有毛,老时上面仅中脉略有毛,下面有灰黄色绒毛或近于无毛,叶脉羽状,侧脉8~12对,在上面微凸,在下面隆起。
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生于小枝上部叶腋,单生或几个生于短枝上,短枝长达2~4cm或更长,伞梗长1~1.5cm,均被灰黄色绒毛,总苞片4,每一苞内有数朵花,花被不完全或缺,能育雄蕊15,或更多,花丝长,有柔毛,腺体有柄,退化雌蕊椭圆形;雌花中子房近圆形,无毛,退化雄蕊有毛。
果球形,直径约7mm,果梗长5~6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46页.图169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900m的山坡阔叶林中、林缘或溪边疏林及灌丛中。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越南、印度、菲律宾也有。。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根、根皮、树皮及叶,秋季采收种子。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涩,凉。”
功效 清湿热,消肿毒。
主治 痢疾,肠炎,风湿骨痛,腮腺炎,乳腺炎,痈疮。
①《岭南采药录》:“治恶毒大疮,剥取其根皮,捣烂敷之。” ②《南宁市药物志》:“皮、叶:拔毒生肌,捣溶敷疮疡;根:内服治久痢。”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根皮:驳骨,消肿,止痛。
种子:治疟疾。”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湿热,消肿毒。治肠炎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痈疮,疮疖,乳腺炎初起。”
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15~30g。
外用:皮、叶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外伤出血:潺槁叶晒干研粉,高压消毒后备用。伤口经消毒处理后,撒上药粉,外用纱布包扎。”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痈疮:潺槁干根15~30g,水煎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腮腺炎,乳腺炎初起,跌打损伤:潺槁树鲜皮、叶适量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