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839页(1457字)
【概况】:
异名 扁担藤、过江扁藤(《广东药用植物手册》),脚白藤(《福建药物志》),铁带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腰带藤、羊带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的根和茎。
原植物 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Hook.f.)Gagnep.(Vitis planicaulis Hook.f.),又名茎藤(《福建植物志》)。
形态 粗大木质藤本。茎深褐色,阔而扁,有时宽约5cm,常有肿大的节;枝圆柱状或稍压扁,无毛,有条纹;卷须粗壮,不分叉,顶端不扩大为吸盘。叶互生,指状复叶,5小叶;叶柄长5~12cm;小叶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8~13cm,宽3~6cm,中央小叶有时长16cm以上,侧生小叶窄而稍短,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侧脉每边6~8条,上面平生,下面凸出,中间小叶柄长1~3.5cm,侧生小叶柄较短。聚伞花序,腋生于当年生枝上,比叶短,直径3~7cm,总花梗长4~6cm;花小,4基数,绿白色;花萼短,顶端截平,有乳凸状小点;花瓣卵状二角形,顶端兜状,长2.5~3mm,广展而后脱落;雄蕊4,与花瓣对生,位于花盘外;花盘在两性花上不明显,而在雄花上明显,浅4裂;子房无毛,阔圆锥状,柱头4浅裂,裂片圆形,开展。
果序疏散,长20cm,无毛;浆果近球形,肉质,直径2cm,果面平滑;种子1~2颗,很少3颗,倒卵状椭圆形,稍呈压扁状,长约1.3cm,宽0.8cm,背面和腹面有平行小糟2条,并有横纵纹。花期4~6月,果期6~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84页.图3297)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中海拔森林中,常攀附于乔木上。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斯里兰卡、越南也有。。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茎藤及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性】: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微涩,温。” ②《广西中草药》:“酸、涩,平”。
主治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燥湿,治风湿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肌肉风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云南中草药》:“防治百日咳:扁藤、甘草各6g,陈皮3g。水煎服。” ②《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倒锡刺30g,扁藤、五爪金龙、四块瓦、飞龙掌血各15g,茜草21g,制草乌1.5g。泡酒1kg,日服2次,每次15ml。”
单方应用 ①《云南中草药》:“治胃肠炎,胃痛,黄疸型肝炎,小儿疳积:扁藤根茎30g。水煎服。” ②《云南中草药》:“治口腔炎,支气管炎,哮喘:扁藤根茎500g,加水1.5kg,煎至500g,每次15ml,白糖或蜂蜜引内服。” ③《云南中草药》:“治疮疖:扁藤根茎9~15g,煎服,同时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