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枝梢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983页(990字)
【概况】:
异名 桤木皮(《天宝本草》),罗拐木、菜壳蒜(《贵州民间药物》),桤木(四川)。
基源 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桤木的枝梢。
原植物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
形态 乔木,高可达30~40m;枝条灰色或灰褐色,幼枝被有淡褐色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鳞。
叶倒卵形,倒卵状矩圆形、倒披针形,长4~14cm,宽2.5~8cm,顶端骤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几不明显而稀疏的钝齿,上面疏生腺点,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密生腺点:叶柄长1~2cm,无毛,很少于幼时具淡黄色短柔毛。雄花序单生,长3~4cm,果序单生于叶腋,矩圆形,长1~3.5cm,直径5~20cm;序梗细瘦,柔软,下垂,长4~8cm,无毛,很少于幼时被短柔毛;果苞木质,长4~5mm,顶端具5枚浅裂片。
小坚果卵形,长约3mm,膜质翅宽仅为果的1/2。花期4~5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1卷.97页.图版23∶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或岸边的林中,在海拨1500m地带可成纯林。桤木为中国特有种,四川各地普遍分布,亦见于贵州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
。【药性】:
性味 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凉,苦、涩。”
功效 清热降火,止血,止泻。
主治 吐血,衄血,水泻,痢疾,黄水疮。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降火,止水泻。治吐血,衄血。
” ②《四川中药志》:“治黄水疮。夏日以本品当茶饮。
可防水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四川中药志》:“治鼻衄不止:桤木枝梢、栀子花各适量。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水泻及痢疾:桤木枝梢、六合草各适量。水煎服。” ③《贵州民间药物》:“治毒蛇咬伤:牛屎树嫩叶适量,捣敷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