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海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2315页(3005字)

【概况】:

异名 石镜(《异苑》),水母(《广韵》),蜡、樗蒲(《本草拾遗》),海(《纲目》),水母鲜(《蟫史》)。

基源 为海蜇科海蜇属动物海蜇。药用其口腕部。

原动物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

形态 呈伞半球形,直径一般为250~450mm,最大者可达500mm以上。伞中央胶质厚,向边缘逐渐变薄。

外伞表面光滑。伞缘有感觉器8个,位于主辐和间辐的末端缺刻内,在各缺刻间吊伞缘每1/8有缘瓣14~20个。

内伞有很发达的呈同心圆的心肌。在4个间辅处各有1个近心形的生殖下腔。

每腔外面有一个小的疣状突起。

与这些突起交互排列的4个口柱,向中央汇合到腕盘,腕盘很粗,呈棱柱形,由这里向外伸出8对弯刀形的肩板,向下有8个翼状的口腕,口腕上部愈合,中央无口,但在各肩板上缘和腕翼边缘的皱褶上有许多吸口。此外,它们还有许多丝状附属器。而后者尚有一些粗而长的棒状附属器。

中央胃腔伸出16条辐管,即4条主辐,4条间辐,8条从辐。这些辐管都伸到伞缘,通过不明显的环管,并在其内、外侧,除从辐管仅在内侧不分枝外,都有分枝,彼此相连构成网状。

从胃腔底部的主辐位置伸出4条辐管,各自分叉向下伸到8个口腕,又多次分枝进入吸口,以与外界相通。生活时通常呈青蓝色,有时呈暗红色。

雄性比雌性颜色淡。口腕附属器乳白色,或近于透明。

吸口褐色。生殖腺黄色。

生境与分布 多生活于河口、海湾附近。营漂浮生活。

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中国北起辽宁,南到台湾基隆、福建厦门均有分布。

以浙江沿海产量最大。

。【生药】:

采集 夏秋季捕捞,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

一般伞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产于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地。

加工炮制 用时置水中浸泡2~3天,每天换水除净砂子,待漂淡后捞出,切碎即可。。

【化学】:

每100g含水分65g,蛋白质12,3g,脂肪o.1g,碳水化合物4g,灰分18.7g,Ca182mg,P微量,Fe9.5mg,硫胺素0.11mg,核黄素0.04mg,尼克酸0.2mg,每1kg干海蜇含碘1320μg[1],多肽、溴等[2]

新捞获的海蜇,含水极多.固体物很少。例如一种海蜇含水分98.95%,只含有机物1.004%,灰分0.04%。海蜇还含有胆碱(Choline)。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31 [2]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

【药理】:

将海蜇头洗净,加微热使之溶成1g/1ml的原液,灌注离体蟾蜍心脏,能减弱心肌收缩力;可被阿托品对抗,毒扁豆碱则可一定程度加强其作用,故似有乙酰胆碱样作用。

同法制作的海蜇煎液,以0.8~1.0ml/kg iv于麻醉,可以降低血压,并使小肠容积增加(舒张血管),肾容积缩小(可能由于肾缺血)。以此煎液灌注于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后,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32。

【药性】:

性味 咸,平。

①《本草拾遗》:“咸。” ②《纲目》:“咸,温。” ③《医林纂要》:“咸,平,滑。”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效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消积润肠。

主治 热痰,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脚肿,痰核。

①《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②《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漱除烦。” ③《本草求原》:“安胎。”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化积,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癥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以姜,醋拌食。

使用注意 《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雪羹汤(《古方选注》)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海蜇30g,荸荠4枚。

煎汤服。 ②《动物药验方集成》:“治支气管炎:海蜇50g(煎成浸膏后烤干磨粉),牡蛎、蛤壳各8g(均煅、磨粉),蜂蜜4.5g。以上各药压成片为1日药量,分3次,饭后服。10天为1疗程。” ③《动物药验方集成》:“治咳嗽:海蜇、海浮石各等份。用开水和冰糖炖服。

” ④《动物药验方集成》:“治哮喘:海蜇、鲜血各125g,炖服。” ⑤《食物中药与便方》:“治高血压,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便秘:海蜇头60~90g,漂洗去咸味,同荸荠等量,煮汤服。” ⑥《动物药验方集成》:“治疳积:海蜇、荸荠同煮,去蜇食荠。” ⑦《动物药验方集成》:“治溃疡病:海蜇、大枣各500g,红糖250g。浓煎成膏。每次10g,每日2次,口服。

” ⑧《动物药验方集成》:“治便秘:海蜇30g,荸荠60g,生地10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食物中药与便方》:“治结核病潮热:海蜇50~200g。水煎服。

或作菜肴食用。” ②《动物药验方集成》:“治无名肿毒:海蜇皮用白糖霜揉软,中开1孔,贴患处。”。【医药家论述】:

《归砚录》:“海蛇,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须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癥瘕、胀满、便秘、带下、疳、疸等病,皆可量用。虽宜下之证而体质柔脆,不能率投硝、黄者,余辄重用海,随机佐以枳、朴之类,无不默收敏效。”“凡水乡农人,多患脚气,俗名大脚气,又名沙木骽。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殊,治之辄无效,此因伤络瘀凝,气亦阻痹,风湿热杂合之邪,袭入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而渐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葱白杵烂,和蜜罨胯核痛处,浓煎海蜇、地栗二物(无地栗时以莱菔代),俟海蜇化尽,取汤吞当归荟丸9g,俾即消散为妙。若已成者,以川黄柏0.5kg,酒炒研末,海蜇0.5kg,勿漂,煎烊,加葱须自然汁和匀,泛丸如绿豆大,茅根汤日送9g。外用杉木刨花煎浓汤入硝硝30g频洗,日以蓝布浸盐卤(湿敷),善清湿热,散风毒,凡洗鹅掌风、脚气并良也。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

上一篇:海猴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