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四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四册》第23页(521字)
【方源】:
《普济方》卷三八一引《百一》。
【异名】:
九味地黄丸(《明医指掌》卷十)。
【组成】:
熟地黄(洗)五钱 赤茯苓 当归 山茱萸(蒸,去核) 川楝肉(焙) 牡丹皮 山药 川芎 使君子(煨)各二钱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温汤送下。
【主治】:
小儿肾疳。
多由乳食不调,脏腑伏热所致。凡滋味入于脾而生虫,虫大则动,侵蚀脏腑,遂使小儿心闷。若上蚀腭龈,则口疮出血,齿色紫黑;下蚀肠胃,则下痢肛烂,湿痒生疮。或以走马命名,盖齿属肾,肾气虚才受邪热。疳气直奔上焦,初作口气,名曰臭口;次第齿黑,名曰崩砂;盛则龈烂,名曰溃槽;热血逆出,名曰宣露;甚者牙皆脱落,名曰腐根,其根即腐,齿不复生矣。外证脑热脱削,手足如冰,寒热时作,滑泄肚痛,口臭干渴,牙龈生疮,爪黑面黧,身疼疮疥。
。【备考】:《婴童百问》有泽泻,无川芎。
上一篇:地黄丸
下一篇: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四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