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赤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四册》第822页(1572字)

【方源】: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

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组成】:

生地黄 甘草(生) 木通各等分(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功用】:

《方剂学》:清热利水。

【主治】:

心经有热或心移热于小肠。

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时刺痛。

①《小儿药证直诀》:心热目内赤,目直视而搐,目连眨而搐;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②《局方》(淳祐新添方):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③《保婴撮要》:心经有热盗汗,小肠实热生疮,作渴发热,小便秘赤。

④《幼科发挥》:心热夜啼,急惊。⑤《寿世保元》:麻疹已出谵语,小便闭塞。

⑥《证治汇补》:痫证咬牙者。⑦《金鉴》:热气熏蒸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色红作痛,甚则连及咽喉,不能饮食;心火刑金,火热喘急;孕妇因膀胱水病热甚尿涩而少腹作疼。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是方也,生地黄可以凉心,甘草梢可以泻热;佐之以木通,则直走小肠、膀胱矣。

名曰导赤者,导其丙丁之赤,由溺而泄也。②《古今名医方论》:钱氏制此方,意在制丙丁之火,必先合乙癸之治。生地黄凉而能补,直入下焦,培肾水之不足,肾水足,则心火自降;佐以甘草梢,下行缓木之急,即以泻心火之实,且治茎中痛;更用木通盗小肠之滞,即以通心火之郁,是一治两得者也。此方凉而能补,较之用苦寒伐胃,伤其生气者远矣。③《医方集解》:此手少阴、太阳药也。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气,木通降心火入小肠,草梢达茎中而止痛。

④《古方选注》: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导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故曰导赤。⑤《小儿药证直诀笺正》:方以泄导小水为主,虽曰清心,必小溲黄赤短涩者可用。

一本有黄芩,则清肺热,所以宣通水道之上源也。

。【临证举例】:

①淋证《广西中医杂志》(1965;2:17):本方治疗小便淋证15例,其中砂淋5例,气淋7例,血淋3例,均见小便短涩,痛引脐中,甚则腰痛、腰胀,脉弦数或细数,苔白腻或薄黄等。

以本方为基础,砂淋加海金砂、扁蓄、金钱草;血淋加白茅根、生侧柏、小蓟;气淋加川朴、香附。治疗结果:痊愈9例,好转6例。

②血淋《南雅堂医案》:小溲血淋,茎中作痛,系热入膀胱,止血非其所宜,拟用钱氏导赤散加味治之。生地黄三钱,木通二钱、肥知母一钱五分,川黄柏一钱五分(炒),淡竹叶三钱,甘草梢八分,水同煎服。

③产后尿闭《江西中医药》(1959;8:28):作者用本方治愈产后尿闭多例。本方列举两例典型病案,在使用本方前曾用过补中益气汤、生化汤、四物汤等,但疗效不显,改用本方后痊愈,且无再度复发现象。

④梦遗《金匮翼》:娄全善云,一壮年梦遗白浊,与涩精药益甚,改用导赤散大剂服之,遗浊皆止。⑤结膜充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1)10:张某某,男,25岁。

主诉:两眼发红生眵将近一月,用过多种眼药水无效。

检查:两眼睑结膜弥漫性充血,球结膜接近二眦部充血明显,舌赤,脉数。症由心火,治当清降。处方:导赤散加黄芩。

5剂后复诊,充血减退,眼眵已无。再予原方5剂而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