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211页(2091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复脉汤(原书)、甘草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组成】: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功用】:
《医方集解》:补气血而复脉通心。
【主治】:
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肺痿,心中温温液液者。
现常用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证。
①《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②《千金翼》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行动如常。③《外台》: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方论选录】:①《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
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枝;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②《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③《古方选注》: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④《血证论》:此方为补血之大剂。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⑤《成方便读》:方中生地、阿胶、麦冬补心之阴;人参、甘草益心之阳;桂枝、生姜、清酒以散外来寒邪;麻仁、大枣以润内腑之枯槁。
。【临证举例】:①心悸 《经方实验录》:律师姚建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
服炙甘草汤十余剂而愈。②风湿性心脏病 《江苏中医》(1959;1∶14):患者女性,3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6年。近2月突然头晕掉眩,心悸、心率150次/分,脉结代,苔薄白。
证属营血亏滞,心无所养。与炙甘草汤21剂后病势渐缓,心悸平,食欲大振。
③病毒性心肌炎 《江苏中医杂志》(1984;1∶25):用炙甘草汤随证加味,邪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青叶;阴虚重者加龟板、黄精;心神不宁加炒枣仁、珍珠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4岁(5~15岁占73.7%)。治疗结果:痊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系Ⅲ°房性传导阻滞)。总有效率为89.5%。④室性早搏 《广西中医药》(1984∶4,27):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0例,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各类器质性心脏病10例,心肌炎后遗症5例,原因不明者25例。
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短,头晕及脉结代等症为主。经服本方加减20~80剂,早搏消失31例,早搏减少7例,无效2例。
⑤崩漏 《浙江中医杂志》(1985;10∶463):刘某某,46岁,近一年月经不调,经常出血不止。此次来经20余天,色淡红质稀,伴眩晕、体倦,腰酸,舌淡胖苔少而润,脉细软。
以炙甘草汤加减,药用炙甘草30克,党参15克,阿胶、炒白术、麦冬、熟地各10克、桂枝9克,干姜6克,大枣10枚,七剂后血止。
。【现代研究】:
抗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律失常作用《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炙甘草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的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能使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减少,不出现T波振幅增高及心律失常现象,提示本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
炙甘草汤还能提高小白鼠心室肌3H-TDR的掺入率,延长小白鼠减压缺氧窒息死亡时间,当对照组仅有5.9%存活时,给以炙甘草汤者存活率达76.5%。此外,本方在体外尚能抑制心脏功能,能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备考】:①《千金翼》本方用法:上咀。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夜三。若脉未复,隔日又服一剂,力弱者三日一剂,乃至五剂十剂。以脉复为度,宜取汗。②方中麻仁,《伤寒来苏集》作“枣仁”。
《血证论》作“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