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 更新时间:2018-11-10 15:24:52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220页(1803字)

【方源】:

《金匮》卷中。

【异名】:

大黄黄连泻心汤(《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组成】: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用法】: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功用】:

泻火燥湿。

①《金鉴》:泻三焦热。②《金匮要略讲义》:苦寒清泄,降火止血。③《方剂学》:泻火解毒,燥湿泄痞。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

①《金匮》:心气不足,吐血衄血。②《得效》:心受积热,谵言发狂,逾墙上屋。③《千金方衍义》:下痢不止,腹中幅坚而呕哕肠鸣者。④《类聚方广义》:中风卒倒,不省人事,身热,牙关紧急,脉洪大,或鼾睡大息,频频欠伸者,及省后偏枯,瘫痪不遂,缄默不语,或口眼斜,言语謇涩,流涎泣笑,或神思恍惚,机转如木偶人者;酒客都热下血,肠痔肿痛下血,痘疮热气炽盛,七孔出血者;产前后,血晕郁冒,或如狂言;眼目焮痛,赤脉怒张,面热如醉者;龋齿疼痛,齿缝出血,口舌腐烂;唇风,走疳,喉痹焮热肿痛;痈疔内攻,胸膈冤热,心气恍惚者;发狂,眼光萤萤,倨傲妄语,昼夜不就床者。

。【方论选录】:

①《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

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衄自止矣。②《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③《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

大黄亢进肠蠕动,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诱导方法,协芩、连平上部充血也。

。【临证举例】:

①吐血 《吴鞠通医案》:史,五十岁。

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六钱,黄连五钱、黄芩五钱。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发,脉如故,又二帖。

②上消化道出血 《广西中医药》(1985;3∶18):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从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60例中,男50例,女10例。

平素有烟、酒嗜好者36例,嗜食辛辣者9例,占60%左右。经胃和十二指肠检查而确诊者37例,经胃肠钡餐X线检查而确诊者17例,未确诊者6例。

大便潜血试验(+++)43例,(++)17例;有呕血症状者29例。呕血量在100毫升以下者2例,200~300毫升13例,400~500毫升8例,600毫升以上者5例。经本方治疗后,痊愈者50例(呕血、便血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两三次阴性);好转9例呕血止,大便潜血试验(+);自动出院而中止治疗者1例。③天行赤眼 《浙江中医杂志》(1983;4∶175):张某,男,32岁。

三天来两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严重,且见水肿,眼眵多,口干,大便干结,舌赤苔黄燥,脉数。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证属邪火上扰,治以清心降火。

用泻心汤加玄明粉,服六剂。眼睑红肿消退,大便通畅而愈。

。【现代研究】:

①抗缺氧作用 《四川中医》(1988;8∶5):实验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和氰化钾等引起的急性缺氧现象,有明显对抗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小整体细胞耗氧量有关。②抗凝血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8;6∶24):据实验,本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作用。

认为可用于某些血管梗塞性疾病。

上一篇:河车大造育麟丸 下一篇:泻心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