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黄耆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480页(1054字)

【方源】:

《金匮》卷中。

【异名】:

桂枝加黄耆五两汤(《三因》卷十)。

【组成】:

桂枝 芍药各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耆二两

【用法】: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功用】:

《金匮教学参考资料》:助阳散邪,以发郁阻之湿。

【主治】:

①《金匮》:黄汗之病,两胫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②《准绳·类方》:黄疸,脉浮,而腹中和者。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药之酸寒,以敛营中之液;虚以受邪,故用黄耆之甘温,以实在表之气;辛甘发散为阳,故生姜、甘草可为桂枝之佐;乃大枣者,和脾益胃之物也。②《医门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热粥助其得汗,加黄耆固卫。以其发热,且兼自汗、盗汗,发热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黄耆也。其发汗已仍发热,邪去不尽,势必从表解之。汗出辄轻,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过汗而伤其卫外之阳,并胸中之阳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阳通而阴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黄耆固阳,桂枝通阴矣。③《金匮要略方义》:以桂枝汤微解其表,和其营卫,使在表之湿随汗而解。表虚之人,虽取微汗,犹恐重伤其表,故少佐黄耆以实表,使之汗不伤正,补不留邪,此正为寓补于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时,黄耆与桂枝、生姜配伍,尤有化气行水之功。然黄耆固表,有碍桂枝之发散,故服后需饮热粥以助药力。其治黄疸者,因黄疸亦属湿郁之证,故其表虚者,亦一并主之。

【临证举例】:

虚黄 《静香楼医案》: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黄耆、白芍、茯苓、生姜、炙草、大枣。

【备考】:

《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耆五两。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上一篇:桂枝加耆术汤 下一篇:桂枝加葛根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