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 更新时间:2018-09-25 18:05:4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480页(1731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桂枝汤(《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桂枝加干葛汤(《保婴撮要》卷四)。

【组成】: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三两(去皮)

【用法】: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功用】:

①《医方集解》:发汗解肌。②《伤寒论讲义》:解肌祛风,升津舒经。

【主治】:

外感风寒,项背强,汗出恶风;麻疹、痢疾及胃肠病起见上述症状者。

①《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②《症因脉治》:寒疟,寒伤阳明,寒多热少,有汗。

③《伤寒论方解》:麻疹初期,疹初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

【宜忌】:

《外台》引《深师方》:忌生葱、海藻、菘菜。

【方论选录】:

①《内台方议》:葛根性平,能祛风邪,解肌表,以此用之为使;而佐桂枝汤之用,以救邪风之盛行于肌表也。

②《伤寒论集注》:用桂枝汤,以解太阳肌中之邪;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③《古方选注》:桂枝加葛根汤,治邪从太阳来,才及阳明,即于方中加葛根,先于其所往,以伐阳明之邪。因太阳未罢,故仍用桂枝汤以截其后,但于桂枝、芍药各减一两,既不使葛根留滞太阳,又可使桂枝、芍药并入阳明,以监其发汗太过。其宣阳益阴之功,可谓周到者矣。

④《伤寒论方解》:本方是桂枝汤减少桂枝、芍药的剂量,再加葛根一味所组成。原书中有麻黄,于理不合,当从林亿、朱肱诸氏之说,并参考《玉函》删去麻黄为是。仲景治项背强都要用到葛根,殆以葛根为治项背强的专药。葛根有解表、解热、解毒诸作用,仲景用以治项背强,后世用以透疹、解热,其道理即在此。

。【临证举例】:

①伤寒背强 《伤寒九十论》:庚戌,建康徐南强,得伤寒,背强,汗出,恶风。

予曰:桂枝加葛根汤证。病家曰:他医用此方,尽二剂而病如归,汗出愈加。予曰:得非仲景三方乎?曰:然。予曰:误矣!是方有麻黄,服则愈见汗多,林亿谓止于桂枝加葛根汤也。

予令生而服之,微汗而解。②偏颈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4∶94):吴某,女,5岁。1979年11月9日初诊,母代诉:8天前患儿在田间玩耍,不慎失足落水,当时仅将裤子打湿,头身未见外伤,患儿未诉任何不适。傍晚,其父发现患儿颈项向左偏斜,不能转动,入夜不能平睡,呼叫颈项疼痛。因疑为“失枕”,治疗8日,病无起色,又以为“骨伤”,骨科检查排除骨折,转到我处诊治。

患儿头颈明显向左偏斜,颈项肌肉强硬,皮色不变,亦不发热,但压之疼痛;头汗甚多,口干喜饮,饮食减少,大便一日一次,小便不黄。舌质正常,苔白、脉浮。诊断:偏颈。

辨证:太阳中风,经输不利。治则:解肌祛风,舒利经脉。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12克,甘草3克,葛根24克,花粉18克。11月12日二诊:上方连服3剂,1剂汗止,3剂项即不偏,唯转动尚欠灵活,此太阳经输元气尚未疏通之故。

乃宗上方加蓁艽15克,丝瓜络12克,以祛风通络。服上方2剂后,颈项即活动自如。

③荨麻疹 《江苏医学·中医分册》(1979;4∶44):李某某,女,37岁。患荨麻疹数年,每日必发,疹出如粟,逢汗出遇风时加重,病发则全身肌腠不舒。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始终未能满意,虽为小疾,但病情发作时,瘙痒难忍,心中作烦,颇影响工作与休息。该患为肌腠疏泄,玄府不固,风邪侵入肌肤,又善行而数变,故窜之毛窍瘙痒难忍;阳气外泄,故又汗出恶风,经气不舒。方拟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防风15克,共服20余剂,基本告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