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 更新时间:2018-09-25 18:57:4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572页(1068字)

【方源】:

《局方》卷一。

【异名】:

人参消风散(《卫生宝鉴》卷九)。

【组成】:

荆芥穗 甘草(炒) 芎 羌活 白僵蚕(炒) 防风(去芦) 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 藿香叶(去梗) 人参(去芦)各二两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 炙熟) 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

【用法】: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如脱着淋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温酒调下亦得,可并服之。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半钱,并不拘时候。

。【主治】:

风湿上攻,或外侵肌肤,头目昏痛,瘙痒瘾疹,眼痒昏涩,耳鸣咳嗽,偏风,小儿疮疹,急慢惊风,胎风赤烂,妇人血风。

①《局方》: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痛,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隐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或久病偏风,或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或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②《普济方》:小儿痘疮或发或未发,忽面青暴吼,为风邪所伤,耳冷,尻冷,足下冷,耳后有红缕,心胸间细点如粟起。

③《保婴撮要》:赤白游风。

④《医学入门》:眼胞皮肉有似胶凝,肿如桃李,时出热泪及偏风牵引两睑赤烂,经年不安。

⑤《便览》:丹疹属血风血热。⑥《明医指掌》:胎热,妇人妊娠多食辛厚味之物,妊娠将临月,两眼失明,不见灯火,头痛眩晕,腮颔肿,不能转项。⑦《张氏医通》:风热咳嗽,遍身疥瘰。小儿疮疹余热。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风热则表实,实者宜散之,荆芥、芎、防风、羌活皆辛散也;表实则里虚,虚则宜补之,人参、甘草、茯苓皆甘补也;风盛则气壅,厚朴所以下气,陈、藿所以泄气;风热生痰,治以僵蚕;表热留连,治以蝉退。

②《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太阴药也。羌、防、荆、芎之辛浮,以治头目项背之风;僵蚕、蝉蜕之清扬,以去皮肤之风;藿香、厚朴以去恶散满;参、苓、甘、橘以辅正调中,使风邪无留壅也。

。【备考】:

本方去人参,加雄黄,名“雄风散”。(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上一篇:消风散 下一篇:消风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