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石矾石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582页(1139字)
【方源】:
《金匮》卷中。
【异名】:
消石散(《圣济总录》卷六十)、矾石散(《鸡峰》卷九)、矾消散(《医学入门》卷七)、消矾散(《类聚方》)、矾石消散(《证治宝鉴》卷九)。
【组成】:
消石 矾石(烧)各等分
【用法】:
上为散。
每服方寸匕,以大麦粥汁和服,一日三次。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主治】:
女劳疸。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
【方论选录】: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肾者,阴之主也,为五脏之根,血尽属之。
血虽化于中土,生之于心,藏之于肝,若肾阴病,则中土莫得而化,心莫得而生,肝莫得而藏,荣卫莫得而行,其血败矣,将与湿热凝淤于肠胃之间。肾属水,其味咸,其性寒,则治之之药,必用咸寒,补其不足之水,泻其所客之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用消石为君,②《本草》矾石能除固热在骨髓者,骨与肾合,亦必能治肾热可知也。
大麦粥汁为使,引入肠胃,下泄郁气。
大便属阴,淤血由是而出,其色黑。小肠属阳,热液从是而利,其色黄也。③《金匮要略直解》:《内经》,中满者泄之于内。润下作咸,消石之苦咸,矾石之酸咸,皆所以泄中满而润下,使其小便黄而大便黑也。
然消石主胃胀闭,涤蓄结;矾石主热在骨髓,而经言劳者温之,是方得无太峻屿?然所服者,方寸匕耳,和以大麦粥汁,正所以宽胃而益脾也。
。【临证举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山西医药杂志》(1978;4∶47):杨某某,男,5岁,于1957年5月发病,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不思食,小便色黄,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710单位,黄疸指数30单位,麝浊20单位,麝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
经中西医治疗延续至10月份,疗效不佳,来我小组就诊。面容消瘦,巩膜及皮肤黄染,周身发痒,腹胀纳差,小便色黄,肝于肋下3cm。
确诊后,停服一切药物,改服本方(消石三份,矾石十份,取山药代大麦,炼蜜为丸,每丸重1.5g,每服1丸,一日三次,饭后服)。
七天后,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增加,肝脾未触及,亦无压痛。连服15天后,再次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黄疸指数7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随访二年余,身体健康,发育良好。
。【备考】:本方方名,《证治宝鉴》引作“矾石消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