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971页(1454字)
【方源】:
《金匮》卷上。
【异名】:
酸枣仁汤(《法律》卷六)。
【组成】: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二两
【用法】:
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治】:
①《金匮》:虚劳,虚烦不得眠。②《张氏医通》:盗汗。
【方论选录】:
①《法律》: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
肾水不上交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方用酸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②《古今名医方论》罗东逸: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
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合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茯苓通阴,将水壮金清而魂自宁,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
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③《金匮要略心典》: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藏故不得眠。
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④《古方选注》: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补母泻子之法,以调平之。川芎补胆之用,甘草缓胆之体,补心之母气也;知母清胃热,茯苓泄胃阳,泻心之子气也;独用枣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遂其欲而收其缓,则神自凝而寐矣。
⑤《成方便读》:凡有夜卧魂梦不安之证,无不皆以治肝为主;欲藏其魂,则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渗湿邪;川芎独入肝家,行气走血,流而不滞,带引知、茯,搜剔而无余;然后枣仁可敛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缓其急悍之性也。
虽曰虚劳,观其治法,较之一于呆补者不同也。
。【临证举例】:
①失眠 《医学药学》(1986;1∶185):用酸枣仁汤提取物2.5g,一日三次,连续四周,对31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对“入睡”、“熟睡感”二项指标的效果较显着,给药二周即有良好疗效。对于“睡中觉醒”、“醒后舒适感”、“白天精神”等也有明显改善。综合评定:获中等度以上改善者8例,占25.8%,轻度以上改善者20例,占64.5%。对病情轻者疗效较好。②卑惵症 《中医杂志》(1986;8∶17):以酸枣仁汤原方加大剂量,治愈卑惵症1例。患者表现为怠惰沉闷,日处内室,自愧无能,遇人则不胜赧颜,惭惧羞怯,或隐匿而避之,烦而少眠,易惊颤,爪甲枯白而凹,唇舌色淡,脉弦细。
原方服30剂告愈。后依方制丸,巩固四个月。
随访五年,再未复发。。【现代研究】:
镇静、催眠作用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6∶368):给正常人服用酸枣仁汤后,用多种波动描记器记录用药前后波动图,并以入睡度、熟睡度、觉醒时的爽快感等指标综合判定疗效,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服药者的入睡度、熟睡度及觉醒爽快感均较好。提示本方确能改善睡眠及睡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