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逍遥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632页(1461字)
【方源】:
《内科摘要》卷下。
【异名】:
八味逍遥散(《医学入门》卷八)、加味逍遥散(《审视瑶函》卷五)、丹栀逍遥散(《方剂学》)。
【组成】: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 甘草(炙)各五分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疏肝清热,解郁和营。
【主治】:
肝脾血虚,内有郁热,潮热晡热,自汗盗汗,腹胁作痛,头昏目暗,怔忡不宁,颊赤口干;妇人月经不调,发热咳嗽;或阴中作痛,或阴门肿胀;小儿口舌生疮,胸乳膨胀;外证遍身瘙痒,或虚热生疮。
①《内科摘要》: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②《校注妇人良方》:遍身瘙痒,或口燥咽干,食少嗜卧,小便涩滞,及瘰疬流注,虚热等疮。③《女科撮要》:妇人初产,阴门肿胀,或焮痛而不闭;血虚火燥,产后大便不通。④《保婴撮要》:小儿肝脾血虚内热,胁腹作痛,头目昏黑,或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或胸乳膨胀;或女子患前症,经候不调,发热咳嗽,寒热往来。
伤损血虚,内热发热;或肢体作痛,或耳内作痛。乳母肝脾血虚发热;致儿患疮,或儿肝脾有热,致疮不愈。
⑤《济阴纲目》:妇人湿热注下部,阴内溃烂痒痛。⑦《济阳纲目》:大怒逆气伤肝,肝伤血少目暗。
⑧《金鉴》:妇人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而致阴中作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及风湿血燥痒或痛,搔之则成疮。⑨《杂病源流犀烛》:郁证;或血燥肝气虚弱,风寒客于经络,肩臂痛而筋挛,遇寒则剧,脉紧细。⑩《伤科汇纂》:血虚肝燥,骨蒸劳热。⑾《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肝经郁热过甚,烦热口苦,耳鸣头眩。
。【宜忌】:《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忌气恼、劳碌。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方中柴胡能升,所以达其逆也;芍药能收,所以损其过也;丹、栀能泻,所以伐其实也;木盛则土衰,白术、甘草,扶其所不胜也;肝伤则血病,当归所养其血也;木实则火燥,茯神所以宁其心也。②《成方便读》:本方以丹皮之能入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栀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逍遥散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临证举例】:
①产后阴门不闭 《女科撮要》:一产妇阴门不闭,小便淋沥,腹内一物,攻动胁下,或胀或痛,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
②咳嗽 《内科摘要》:一妇人因怒吐痰甚多,狂言热炽,胸胁胀痛,手按稍止,脉洪大无伦,按之微细,此属脾肝二经血虚,以加味逍遥散加熟地、川芎二剂,脉症顿退,再用十全大补而安。③恶寒发热 《柳选四家医案》:寒热无期,中脘少腹剧痛,此肝脏之郁也,郁极则发为寒热,头不痛,非外感也。
以加味逍遥散主之。
。【备考】:
①本方改为丸剂,名“加味逍遥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丹栀逍遥丸”(见《全国中药成处方集》南京方)。②《医学心悟》有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