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450页(1343字)

【方源】:

《丹溪心法》卷一。

【异名】:

回令丸(原书同卷)、萸连丸(《医学入门》卷七)、茱连丸(《医方集解》)、佐金丸(《张氏医通》卷十六)、二味左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组成】:

黄连(一本作芩)六两 吴茱萸一两或半两

【用法】:

上为末,水为丸,或蒸饼为丸。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功用】:

①《丹溪心法附余》:泻肝火,行湿,开痞结。②《方剂学》: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嘈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

①《丹溪心法》:肝火胁痛。②《医方集解》:肝火燥盛,左胁作痛,吞酸吐酸,筋疝痞结。③《霍乱论》:霍乱转筋。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左金者,黄连泻去心火,则肺金无畏,得以行令于左以平肝,故曰左金。吴茱萸气臊味辛性热,故用之以为反佐。以方君一臣一,制小其服者,肝邪未盛也。②《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肝实则作痛,心者肝之子,实则泻其子,故用黄连泻心清火为君,使火不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矣;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肝,行气解郁,又能引热下行,故以为反佐。一寒一热,寒者正治,热者从治。③《古方选注》:经脉循行,左升右降,药用苦辛,肃降行于升道,故曰左金。吴茱萸入肝散气,降下甚捷;川黄连苦燥胃中之湿,寒胜胃中之热,乃损其气以泄降之,七损之法也。当知可以治实,不可以治虚,若误论虚实而用之则误矣。④《金鉴》:胡天锡曰,此泻肝火之正剂。独用黄连为君,以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温开其郁结,惩其扦格,故以为佐。然必木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左金者,木从左,而制从金也。⑤《谦斋医学讲稿》:方中黄连入心,吴茱萸入肝,黄连的用量六倍于吴萸,故方解多作实则泻其子,并以吴茱萸为反佐药。我认为肝火证很少用温药反佐,黄连和吴茱萸归经不同,也很难这样解释。从效果研究,以吞酸嘈杂最为明显,其主要作用应在于胃。黄连本能苦降和胃,吴茱萸亦散胃气郁结,类似泻心汤的辛苦合用。故吞酸而兼有痰湿粘涎的,酌加吴茱萸用量,效果更捷。

【临证举例】:

锑剂反应性呕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3∶33):一卫性男青年,工人,患慢性血吸虫病,在血吸虫病房住院治疗,采用酒石酸锑钾(简称锑剂)二十天疗法。至疗程第七天(注射第7针)时,泛恶呕吐,难以忍受,遂要求中止治疗。当时我建议用中成药左金丸治之,每次3克,一日三次。药后1天,泛恶呕吐缓解。继续注射锑剂,配合服用左金丸,不再发生呕吐,以致疗程顺利结束。与此同时,该病房另有恶心呕吐反应者八人,经服用左金丸,均获得了止呕的效果。

【备考】:

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回金丸”。

上一篇:左归饮 下一篇:左经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