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682页(2150字)

【方源】:

《保命集》卷中。

【异名】:

黄芩芍药汤(《明医指掌》卷九)、白芍药汤(《医家心法》)、当归芍药汤(《金鉴》卷五十三)。

【组成】: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槟榔二钱 木香二钱 甘草二钱(炙) 大黄三钱 黄芩半两 官桂二钱半

【用法】: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功用】:

活血调气,清热解毒。

①《保命集》:下血调气。②《杏苑》:清热行滞活血。③《成方便读》:理气行瘀。④《方剂学》:调和气血,清热解毒。

【主治】:

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①《保命集》:泻痢。②《杏苑》:湿热壅郁,气血不得宣通,下痢脓血者。③《明医指掌》:妊娠痢疾,腹痛口渴,后重里急之证。④《金鉴》:湿热凝结于肠胃,以致腹中窘痛,频频下痢,尿短色红,舌赤唇焦,喜饮冷水。⑤《成方便读》: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邪滞交结者。

【宜忌】:

①《景岳全书》:此方惟真有实热者可用,若假热假实者误服则死。②《中医方剂与治法》:痢疾初起有表证,久痢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本方。

【加减】:

血痢,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

【方论选录】:

①《保命集》:《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②《杏苑》:本方以芩、连之苦寒以清湿热;木香、槟榔之辛温以行滞气;白芍、归尾活血养血;大黄下湿热之郁积;桂心通和营卫;甘草缓中和药。③《医方集解》:此足太阴、手足阳明药也。芍药酸寒,泻肝火,敛阴气,和营卫,故以为君;大黄、归尾破积而行血;木香、槟榔通滞而行气;黄芩、黄连燥湿而清热。盖下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涩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热以为反佐也。④《成方便读》: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脾。⑤《方剂学》:本方治法,是以调和气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调和营血,配甘草缓急止痛;黄连、黄芩苦寒燥湿以解肠中热毒。在本方中,大黄配芩、连则清中有泻,导热下行;配木香、槟榔能行气导滞;皆属“通因通用”之法。方中肉桂,配在苦寒药中是为“反佐”,能防止苦寒伤阳,冰伏湿热之邪;配和血药则有加强行血之功。

【临证举例】:

①杆菌性痢疾 《中华医学杂志》(1954;11:860~861)用芍药汤去大黄,制成芍药合剂,治疗杆菌性痢疾54例,全部治愈出院。制法与服法:将方中挥发性药物如当归、肉桂及广木香用蒸气蒸馏,其它非挥发性药物采用20%乙醇渗滤,按照《药典》规定,以1∶1制成流浸膏。成人每次20毫升,日服4次,连服一周。儿童酌减。54例中1日内退烧者22例(40.75%),3日内退烧者13例,5日内退烧者4例,其余病例在入院初体温即正常。排便次数在服药3日内正常者22例,4日内正常者8例,一周内正常者14例,1周后正常者10例。腹痛及里急后重大多数病例在5日内消失,而严重的毒血症现象,均在3日内消失,狂躁不安、四肢痉挛都在1日后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一周内恢复正常。少数在二周内转为正常。芍药合剂与磺胺类药物治疗杆菌性痢疾之疗效作对照,并无逊色。其中有4例急性菌痢和1例慢性菌痢曾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本方而收效。芍药合剂对肠炎疗效亦佳,在应用中无任何副作用。②痔疮胀痛 《江两中医药》(1984;5∶31)刘某某,女,48岁。混合痔伴静脉及血栓形成,舌质红,苔黄,脉滑。以芍药汤加枳壳、银花,服4剂后胀痛消除。

【现代研究】:

芍药汤配伍槟榔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成药研究》(1987;11∶45)芍药汤由芍药、当归、黄连、大黄、肉桂、槟榔、木香、炙甘草九味药组成。就芍药汤、去槟榔芍药汤的药理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急性毒性试验,芍药汤组小死亡为11/12只;去槟榔组无死亡。二组差异P<0.001。②测验对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在剂量在4×10-2、2×10-2、1×10-2时,芍药汤组能使肠管出现急剧而振幅上升,进而消失的抑制现象。③杀菌作用测试。芍药汤组在1∶5,1∶10时有杀菌作用,1∶20无作用;去槟榔组在1∶5有杀菌作用,1∶10∶20均无作用。④对痢疾杆菌感染的预防治疗作用测试。芍药汤组小鼠存活为6/10只,去槟榔组无一存活,两组差异P<0.02,实验认为槟榔在芍药汤中尚有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上一篇:芍药汤 下一篇:芍药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