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

书籍: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 更新时间:2018-09-25 13:33:24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480页(873字)

宋代理学的一派。

因其以继承“道统”相标榜,故称“道学”。“道学”之名虽起于北宋,但“道统”之说却始倡于唐代韩愈

韩愈在《原道》一文中认为,古代有一个历圣相传的道统,“以是传之,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也就是说,汉唐儒学都非孔孟道统真传,而是“修正主义”。韩愈当时的目的,是为儒学争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以与佛、道二教抗衡。这一思路启发了宋代理学家,他们以此为根据,声称汉唐诸儒说的全是自己的思想,而非圣人本义。他们大胆抛开汉唐注疏,要直接上承孔孟千载不传的道统,从而形成了一个影响非常巨大的学派,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时代。这一派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北宋的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等,而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故“道学”一词后来特指“程朱理学”。

道学是汉唐经学的反动,是宋代思想解放的产物,其所追求的不是科举功名,而是一种文化使命和道德使命,用张载的话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此,道学在两宋时曾充满了勃勃生气与独立精神,令人思想为之一新。从哲学的角度说,道学家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天理”这一范畴,深化了儒家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道学家所谓“天理”,类似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又近似现代哲学家所谓的“规律”。

宇宙万物的秩序就是这一“天理”的显现,道学家称为“理一分殊”,朱熹曾经用“月映万川”来比喻这个道理。但正如传统儒学一样,道学最关注的当然并不是宇宙万物,而是人类社会,尤其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这就是朱熹所概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道学家在“道统”的名义下,力图将传统道德价值系统建设为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过分讲究道德修养对人生的意义,结果导致泛道德主义,流为一种伪善。

但是,在古代,确实有一批真正信仰道学的士大夫,为世人树立了人格楷模。道学原来是作为官学的一种反动而出现的新思潮,在两宋时,曾被当权者诋为“伪学”而遭到禁止,但元代以后,道学却受到统治者尊崇,成为新的官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