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488页(1280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尽管老子也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但其生平事迹,甚至其人究竟是谁,至今都是一个疑案。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老子”的有李耳(早于孔子)、老莱子(与孔子同时)、太史儋(后于孔子)。
究竟哪位才是被后代尊为“圣哲”的“老子”,在司马迁的时代,就已经成了问题。
通常的看法,是以比孔子年长约二十岁的老聃为老子。
据《史记》,这位“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聃:大耳朵),老聃和李耳为一人。现代学者高亨认为,老子本姓老,因老古音和李相近,后来就写成了李。
老子生于陈国的相县,陈国是一个古国,相传是舜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有今河南东部和安徽的一部分。春秋末年,老子死后,陈国被强大的楚国吞并,相县归楚,更名苦县,因此后代也有人将老子的籍贯说成是楚国苦县。
老子曾在东周王室为官,出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称“藏室史”,“藏室”就是“藏书室”,即今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馆长当然是最博学的人,孔子曾专门来到东周,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老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孔子的问题,却说:“先生所谈论的问题,都是些古人古事,其人与骨都已经朽腐,只有他们所说的话还记在古书中。君子得时则行,如果生不逢时,就随波逐流。
我听说,善于做生意的人隐其宝货,不让人见;德行圆满的君子恭敬谦退,貌似愚鲁。先生有骄气,心中多欲,这对先生都没有益处,应当除去。我想告诉先生的,就是这些。”这番话却令孔子大为感叹,据说,孔子后来曾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走兽可以用网来捕,游鱼可以用钩来钓,飞鸟可以用箭来射。但是,乘风云而上天的龙,我却不能知。
我见到的这位老子,就是龙啊!”儒家圣人和道家圣人的这次会面,想来一定还有很多有趣的情节,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人记录下来,后来的一些故事,都是传说,不足为凭。据《史记》的说法,老子见周室气数已衰,乱象已现,就辞官归隐,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非要他将生平所学写成书,才予放行。
老子无奈,只好写了五千多字来交差,然后出关,从此再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这五千字就是后来被道家和道教奉为经典的《道德经》,不过老子所谓“道德”,指自然之道和万物之性,并非指人伦规范的道德。
据《列仙传》,关令尹喜也是学道之人,一天,他望见有紫气浮关,料想定有真人路过,果真见老子骑着青牛迤逦而来,于是请求老子留下真言,老子就写了《道德经》五千言。后来,道教又编出“老子化胡”的故事,说是老子西出关后,到天竺(古印度)教化夷狄,连佛祖释迦牟尼都是其弟子。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老子和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两种不同的精神,即哲学智慧和道德情怀。用传统术语来说,孔子是“仁者”,老子则是“智者”,他的五千言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启示。有趣的是,老子《道德经》的主题是讨论“南面之术”(统治术),不是形而上的玄学思辨,但后人却将他派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他是最早的无神论者,却被后人尊为道教始祖,甚至变成了神仙,号“太上老君”。